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行长”说开去(上)

(2024-04-10 12:37:41)
标签:

时评

“行长”说开去

这两天,“我要当行长”成了热搜,因为事发地就在宣城,就说两句吧。

首先,孩子没有错,童言无忌嘛,不要太苛责。

但是,作为大人,我觉得需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事儿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响,人们为什么会对这个事儿如此敏感?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严格说来,这个其实涉及到非常宏大的命题,比如社会公平、正义。但是讲大道理,估计没什么人感兴趣,渔父呢没事爱琢磨历史,那就讲讲历史吧。

这个事儿,在中国,上溯起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

商鞅变法,军功制改革,不啻黑夜里一道闪电,打破了“世卿世禄制”,能者上,庸者下,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活力,六国的人才,纷纷涌向秦国,秦的国力扶摇直上,最后横扫六国,统一华夏,不是没道理的。

我们后世经常津津乐道的“战国四大公子”,如果站在这个角度观察,严格说来,在当时其实不过是代表落后、保守的势力而已,顺便提一句。

到了汉、魏,实行“察举制”,后来又衍生出所谓“九品中正制”,即由王公贵族、地方长官推荐,或由中央下派官员考察,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即权贵之间相互举荐、攀附,朋比为党,出现严重的世族垄断资源和“门阀”现象,结果就是阶层固化,社会失去活力。

典型的例子,比如袁绍,四世三公,手下能人云集却不能用;曹操让人称道的地方,其中之一则是唯才是举,他有句名言,“周公吐哺,天心归心”,这就是格局。

但是,社会治理,是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靠个别领导人的格局是不行的,无法长治久安,最终还得靠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