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父游记——桐庐

(2024-03-30 10:31:26)
标签:

文化

渔父游记——桐庐

(一)

浙江桐庐,乃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久负盛名之地,阳春三月,终于成行。

一行人多,去的地儿也多,所以选择开车。从宣城到桐庐,200多公里,两小时的高速后,从柳岩村下。路上,见一民间石雕艺术馆,反正不赶时间,遂停车进去转

了一圈。里面居然有亭台水榭,倒是很清雅自在,室内摆件亦别有风味,架上各种奖牌、奖杯、证书琳琅满目。

出来,门上匾书“周慧洪石雕艺术馆”,联曰:“但愿三雕传万里,还期一刻值千金”,有点意思。

我们的住宿地就在附近山上,民宿,叫“大乐之野”,几公里的路程,十几分钟也就到了。

晚上,登楼眺望,四周群山环抱,渐入暮霭中。路灯亮起,发出红红黄黄的光,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灯笼,一切安静详和,让人有远离尘嚣之感。

(二)

桐庐在杭州的中部,境内富春江流过,群山万壑,景色迷人,可去的地方不少,考虑路程关系,就近选了富春江几个地方。

富春江上游出自安徽黄山,叫“新安江”,流经浙江千岛湖,富春江是中段,下游则叫“钱塘江”。一条河,每段有每段的风景,富春江以其秀丽著称,历来文人墨客诗文无数,其中,以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得最美:“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渔父游记——桐庐


走在富春江的江堤上,水面开阔,绿波微漾,对岸山势连绵,郁郁葱葱,微风拂面,很是舒服。

兴致上来,我于是回头问大伙:“你们看到什么了?”

回说有山、有水、有桥,还有船。还有什么?众人就答不上来了。问我,我说:“你们看,江上有一叶舟,舟里有一个老翁,一边喝酒,一边画着画。”

众里有人笑出声来,“哈哈,是黄公望!”

我拊掌叫好,众人于是让我讲一讲黄公望。

(三)

黄公望是元朝一位奇人,这个人没啥背景,出身低微,只当过小吏,一不小心还得罪了上级,蹲了监狱,出狱后已经年近五十,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就废了,黄公望没有,这老先生呢,从此看淡名利,没事儿呢就在富春江一带游历、作画,几十年后居然无师自通,自成一家。

宋朝的画,像《千里江山图》等等,追求雍容华贵,宫廷气比较重,黄公望的画呢,走的完全是民间路子,自然、洒脱,不事雕饰,对后世影响很大。到了将近八十岁的时候,黄公望的绘画艺术已臻化境,每天在富春江上载酒而行,高兴的时候,就画两笔,用了三年的功夫,终于绘成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画成《富春山居图》没几年,就仙去了。黄公望走了,他的画流传了下来,却非常得离奇。

第一位收藏者是他的师弟,道号“无用”(黄公望入了全真教)。

到了明朝,被著名画家沈周收藏,沈周的一位好友看到了,非常喜欢,借去欣赏,沈周不情愿,又不好拒绝,谁知这一借之后,便杳无消息,说是弄丢了,其实是被他好友的儿子给偷藏了起来,然后给卖掉了,这家儿子不地道!

沈周痛失此画,简直要死,日夜思念,居然硬是靠着记忆背临了一幅《富春山居图》!沈周背临的《富春山居图》,艺术水准同样极高。两幅画所不同的是呢,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八十多岁画的,画面显得苍老一些,沈周的呢,则要清秀许多。

由明入清,黄公望的画辗转流传到了江苏宜兴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太喜欢这幅画了,临死的时候,居然让家人把这幅画烧了给自己陪葬!火烧着之后,他家里人实在不甘心,又从火盆里给抢救了出来,《富春山居图》才总算逃过一劫,但即便如此,这幅画也无可挽回地遭到了破坏,断为两截,前一截比较短,只有一座孤山,后人就叫它《剩山图》,后面是长卷,因为题有“无用”款识,后人就叫它《无用师卷》。渔父游记——桐庐

《富春山居图》(局部)

断为两截后的《富春山居图》,从此又各自在人间飘荡,过程让人唏嘘,《无用师卷》后来进宫,为乾隆所得,再后来到1949年,随国民党迁去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则留在大陆,现存浙江博物馆。一幅画,分隔两地,不得相聚,跟中国现代史的命运何其相似!

故事还没结束,温相主政期间,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的时候,曾在记者会上提到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希望两幅画能够早日合成一幅画。到了2011年,《富春山居图》全卷真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实现了总理夙愿。

由这件事儿,人们就进一步联想:画合璧了,国家什么时候统一呢?温相在任期最后一年(2012年)记者会上讲得很好,他说他相信“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饱含深情,影响很大。

所以,《富春山居图》,某种程度上,也是近代中国几百年历史命运的缩影,承载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期盼,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画作本身!

(四)

一番讲完,众人纷纷鼓掌:“别说,听你这一讲,这山呀、水呀,好像就不一样了!”

我笑道:“我这是给大家解闷呢,如果没有故事,走哪都差不多,就没什么意思了,对不对?”

众人称是。

走累了,前方到了网上预订的餐厅,叫“樵鹿别院”,欸,一个普通餐厅,名字居然叫得这般雅致,有点意思!我还在沉吟呢,众人已经哟三喝四,打起掼蛋来喽!

(五)

此行除了富春江,还去了“大岭图”景区和莪山畲族乡戴家山村两个地方。

“大岭图”景区是因为黄老先生另一名作《富春大岭图》实景地而出名(其实,之前我也不知道,呵呵!),我们去的时候正遇水库清淤,没啥感觉,好在碰上一小孩,热情地带我们去他家草莓园摘草莓(当然是要花钱的!)。

莪山畲族乡戴家山村则在海拔600多米的深山里,我的“老爷车”爬起来,排气管咔响,着实让人冒汗。里面有黄土老宅,居然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叫“云夕”),倒让人想不到,可以点杯咖啡,静坐读读书。

时间关系,严先生祠、严子陵钓台等地就没去了,不过,此行还是颇有收获的,有诗为证:

东游偶记

久在尘世心意乱,

驱车东向访名川,

范氏文章真名世,

汉家高士子陵滩,

黄公载酒入画去,

千年还来富春山,

坐看白云天色晚,

一盏红灯照无眠。

江南渔父

2024年3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杂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