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冰激凌的事儿

(2023-04-23 13:12:12)
标签:

文化

说说冰激凌的事儿

这两天,“冰激凌”上了热搜,很有意思。

冰激凌嘛,甜筒2元,圣代5元或者7元,高级一点的,哈根达斯,几十块钱一盒,甜品,女孩子的最爱。我怎么这么清楚?家有姑娘嘛,呵呵!

冰激凌虽好,不宜多吃,更多是吃个心情,高兴,可是这两天的中国网民却为这个东西很不高兴。

原因是,BM公司在车展上只发冰激凌给外国人,不给中国人,见到老外,满脸热情,见到同胞,则一脸冷漠,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你这车是不卖中国人的?不对呀,BM在中国不是一年有3000亿的市场份额吗?你赚钱也就罢了,可你不带这么恶心人吧?

结果呢?

结果就出事儿了嘛。

网络时代,出事儿也很正常,市场上混,谁也难保自己哪天不出个什么八卦、新闻,那就赶紧灭火呗,像这样的世界级大厂,招个新员工,面试都肯定会出类似的问题:遇到公共事件,该怎么处理?一二三,都是教科书式的,遑论管理层专业人士?

有意思的是,人们看到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一系列骚操作,简直就是有意推波助澜,让人怀疑其究竟是在“灭火”,还是“浇油”,恐怕连BM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自己是怎么就被小小的“冰激凌”给生生卷进旋涡、蒸发掉几十亿欧元市值的,到今天,事情还在余波震荡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

其实,事儿并不大,真的,起码开始的时候,我想,宝马管理层是这么认为的:不就一个冰激凌吗?至于吗?

而且,我已经道过歉啦,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口诛笔伐、不依不饶的吗?广大网友可不可以宽容一点呢?

谁知宝马这番不道歉还好,一道歉,更似火上浇油,舆情汹汹,这又是宝马始料未及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问题在于,宝马管理层眼里看到的是“冰激凌”、是“临时工”,而中国网民眼里看到的,是“歧视”、是“傲慢”、是“甩锅”,一方认为对方小题大作,另一方认为对方毫无诚意,几下一摩擦,“冰激凌”就发酵成了舆情海啸。

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宝马管理团队的公关依然像是在梦中,一系列操作,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大厂的专业手笔,但凡遇到这种事儿,第一时间,真诚道个歉很难吗?冰激凌见人就发很贵吗?跟网红互动、送个礼物、做个活动什么的,感谢大家监督、捧场,想不到吗?

渔父不知道,这次事件中的宝马中国区管理团队,是什么人在负责,道歉文案也好、“临时工”也好、保安拖人也好,等等,怎么看着都那么拙劣和眼熟呢?不是说“Customer is God!”(顾客是上帝)吗?不是说“The customer is not wrong!”(顾客没有错)吗?你赚我们的钱,还恶心我们,态度还不端正,那你遭骂,又能怨谁呢?

中国人不是不讲理,渔父认为,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宽厚的民族,我们讲“和合文化”,讲“相互尊重”,不是欺人太甚,中国人不会生这么大气,说到底,中国人难道是争那口吃的吗?

看来,BM公司的确得好好总结总结了,一个品牌做起来不容易,我们也欢迎世界品牌在中国投资,还是多珍惜吧。

说完了宝马,再说说我们自己。

两个小姑娘,涉世未深,渔父不忍心多苛责。但是,渔父想说的是,中国,走过100多年屈辱的路,我们挺直腰板、平视世界的时间并不长,除去私人层面的待人接物,对老外照顾一点,热情一点,无可厚非,除此以外,很多人在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有双标,只是我们自己往往并不觉得,这需要一个过程。

以后遇到这种事儿,还是多想一想“冰激凌”吧,呵呵!

 

江南渔父

2023年4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