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说国运(2)

(2022-10-07 21:51:53)
标签:

时评

形势

“二战”之后,美苏争霸,世界进入“冷战”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对于“不听话”的国家和政权,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搞颜色革命,或者直接发动战争。比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科索沃战争,南联盟解体;2001年,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过安理会,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等等。

总之,“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更加得肆无忌惮,世界更加得动荡。

于是,人们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是负责任的大国?大国应当是什么样的?

人类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达8500万人,痛定思痛,世界成立了联合国,旨在尊重各国主权,维护世界和平。那么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理应自觉维护联合国宪章,自觉承担世界和平发展秩序的维护者、促进者,而不是相反。但遗憾的是,对照美国的所作所为,却实在让人齿冷。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不能动不动搞文化、种族歧视,搞意识形态划线,动辄挥舞大棒制裁,搞阵营对抗,或者干脆“退群”,等等诸如此类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说实话,这些东西,放在中国文化的眼里,实在不入流,中国人从心底里是看不上的。

不过看不上归看不上,人家毕竟实力在那,没办法,不服也得服,所以我们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后,调整国策,对内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对外放低姿态,韬光养晦,不争执,不出头,不树敌,以和为贵,就在美国满世界打这打那的时候,中国经济突飞猛进,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谁也没想到,甚至就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想到,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刚超过日本,但是美国的体量仍是我们的近3倍,到2014年,我们已经是日本的2倍,占美国GDP的近60%!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中国经济总量其实在这一年就已超过美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全球第一,2013年起又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除了经济,我们在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也是全方位发展,成就让世界瞠目。

这样一来,美国坐不住了,奥巴马执政后期,就已提出要重返亚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也调整了对外国策,强调“美国优先”,保守主义抬头,搞逆“全球化”,矛头对准中国,2017年底将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20183月对中国正式发起贸易战。

中国正在发展,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产业升级,需要提高人均收入,民族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必须要实现。但是,美国从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扼制、打压、围堵,试图阻止中国的发展势头,形势对我们显然是不利的。

中国怎么办呢?

博弈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竭力避免冲突,我们真心希望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竭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是这一切并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

2018年到2021年,这四年,美国对中国连续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对中国加征关税,打压中兴、华为,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孟晚舟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暴露出资本帝国自私、贪婪的丑恶嘴脸,吃相非常难看,完全没有底线,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下,有利于全球合作与分工,有利于市场在全球流动,资源在全球配置,有利于降低全世界的总成本,对于各国都是有利的。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居然说美国吃亏了!真是奇哉怪也,但是不管怎样,美国的这种神理论和神操作,倒是提醒了中国,我们绝对不能把对方想得太好了!没有什么是他们干不出来的,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所以我们在202010底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双循环”理论;科技方面,彻底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错误思想,核心技术必须抓在自己手里,防止别人卡脖子。

大国博弈,比的是综合实力和战略智慧,几轮下来,美国并没有占到便宜,美国好比打的是“七伤拳”,每一拳先伤及自身,中国打的则是“太极拳”,顺水推舟,刚柔并济,在化解对方攻势的同时,一点一点积累我们的优势。贸易战、科技战是这样,外交也是这样,台海也是这样。

所以,到了这时候,我们应当认清中美博弈的本质,绝不是什么贸易顺差、逆差,也不是什么自由、人权,这些不过都是美国的由头,本质是事关两国的国运之争。

那么按照正常的演变趋势,20212030年,会是中国非常艰难的10年,美国会纠集它的盟友,对中国展开更为疯狂的围堵、打压,中国外部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发展肯定受限。

没想到,出了一个天大的变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