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行走需要了无牵挂。唐朝诗僧贯休行经四川时写下名句“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一派飘然绝尘的姿态。然而深究起来,实情并非如此。这首诗是呈献给“蜀皇帝”的,首句“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勿尘埃”,大是一片恭维,及至末句“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以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典故道出了急迫的入世心态。贯休尚且如此,谁个又能真正绝尘呢?宋代陆游入川,写下“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仿佛是少年轻狂之语,而所谓“远游消魂”,其实只是无奈罢了,妄图找个淳朴的地方宁静郁郁之心,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气魄又在哪里?“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造化弄人,莫过于此。近代,苏曼殊的远游已经到了国外,他在日本的一个樱花季节写下“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诗心早已随着楼头尺八回到了怒涛奔涌的钱塘江上。千百年来,谁的脚步可以了无牵挂?在如花似锦的风景之中,行旅之心总是似轻而重,只是现代的我们无从得会罢了。
——摘自《梦幻旅游——古韵与风情的20个地方(古村老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