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航空物语
航空物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77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播已死,携程随后?别着急下结论

(2016-01-12 19:44:23)
标签:

杂谈



“有罪”,就一定药丸?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的说明并没有错,只是大叔深受网络语言毒害,写都不会字了,药丸(要完)。

说起网络毒害,最近的快播案可是一个热词。尽管辩词中的技术无罪论得到广泛认同,但有条“罪状”,掌握技术或者说平台的人恐怕是逃不过去的:“纵容甚至鼓励他人使用自己的技术去犯错,那么技术所有者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技术真的无罪……吗?

等等,上面这话,好像对另一个也处在舆论中心的产品也适用……携程,对吧?

或许还真是。最近爆出的携程机票丑闻,寻根溯源,还是长期以来机票代理商通过携程平台,向客户出售存在问题的机票,而携程尽管不断因此被投诉,却没有彻底整改,终究搞出大新闻。携程如此“纵容犯错”,被批判真是不冤

但话说回来,携程会因此步快播的后尘吗?

首先,携程以及“不良”代理商的作为,还难以界定为严重违法。出现问题的机票,其主要来源无非是团票散卖、里程兑换票、通过外国公司买票、只使用部分航段的特惠联程票等等。向客户出售这类机票,常违反航空公司规定,但由于法律存在模糊,却很难界被定为明确而且严重的违法行为。既然如此, 国家层面就很难像对待快播那样“重拳出手”。

携程看起来没少做法律功课。大叔特地看了几张疑似有问题的机票,携程还真写明了使用条款,只是有多少人会细看?呵呵

其次,航空公司离不开携程。携程除了搭平台让其它代理商入驻,自己本身也是国内规模领先的机票代理商。此前有媒体报道,携程与去哪儿合并之后,占据了中国机票销售份额的65%。这意味着,携程与合作代理商其实为航空公司承担了海量的客服工作。如果航空公司与携程彻底闹翻,前者那“稍微延误、立刻瘫痪”的客服体系,吃得消井喷的服务请求么?

 

大规模延误的时候,航空公司保不准还会念叨携程好……

最后,携程还有“拥客自重,稳定第一”的牌可以打。目前很多大型单位都已经选择携程作为“机酒车”一站式差旅预定商。如果航空公司与携程瞬间分手,那么这些巨头都面临难找新供应商的窘境(“酒车”渗透不足的航空公司显然还不足以接盘),甚至会因此影响业务,引发大面积混乱。这样的局面,显然也不是国家监管机构愿意看到的。为了维护稳定,他们也会倾向劝和不劝分

因此,携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不过……

携程尽管一时半会不会倒下,但其如果不做出根本改变,日子肯定会越来越不好过,而且,时间拖得越长,携程越被动

航空公司方面,可以继续以服务问题为理由打压携程,壮大自己的直销力量 - 保不准哪一天就有能力消化携程的销售份额了呢?这个可以有。

携程的客户方面,散客会被现实不断强化教育,学会到航空公司那里买票;而单位客户也会慢慢觉得携程“有风险靠不住”,进而寻找替代者,到时候一走了之。

而对去啊之类跃跃欲上的同业友商来说,还有什么比携程继续犯错更萌萌哒吗?

总而言之,在信息不断透明化的时代,小伎俩小花招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而对自身问题视而不见的网络平台更是只能走向剧终,区别无非是快播还是慢放。

作为携程,真应该从这次事件吸取教训,严格管理,以人心取胜,而不是靠胆战心惊地挣些小钱过日子。

否则,今天庆幸万分之二的问题率,明天就悲哀万分之二的生存率。

- 全文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