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枫随笔】迎春断章

标签:
过年扫房土对联红灯笼 |
分类: 随感 |

文/秋枫赋
“灯前小草写桃符”,这句诗的寓意至今犹在,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换了形式而已。看着厅里铺满地的大红春联、看看认真专注挥毫的先生,我不由得“文化”出陆游的佳句。
连着几年了?每到春节前夕,他都要忙上几天,事先就备好红宣、洒金宣,为亲朋、为邻居写春联——过年有人盼着呢。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关于过春节的民俗民风源远流长,贴春联,挂吊钱、点红灯笼,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装饰,讲究个红红火火喜庆氛围。
年前的其他活计也不少啊,“扫房土”、搞卫生、适当备点年货;再有就是放假期间的迎来送往,亲朋间走动拜访是少不了的,平时都各忙各的,过年见上一面、送上些许礼品聊表心意……这些事情总得有个规划呀——写春联是文化人儿干的事儿,人家自是不会再管这些“俗务”;不管怎样“入乡随俗”,这么多年了,办得周到不周到的我也得忙活一阵儿。
说到过年,最期盼的年龄段儿自然是孩童时期,很单纯的愿望就是在过春节时得到一身新衣服。那会的日子谁家都不富裕,父母平日里精打细算,既使在最困难的岁月也没少了我和弟弟们的新衣:妈早早的就会备下一块花布——这肯定是为我做上衣用的,然后就是一大块黑布或蓝布——我有四个弟弟,把深色布匹买到一块裁剪时可以相互搭配着,省点儿布料啊。那个年月不算计不行,布匹都是凭票供应的!
也许是对那段日子记忆深刻,到我自己撑起家庭时,临到过年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大人孩子的穿着。对待女儿自不必说,既使多花点钱也要把孩子打扮得整齐得体;再就是婆婆、父母亲。他们的毛衣、绸缎小棉袄什么的,尽量买一些老人喜欢但自己又舍不得买的衣物。有时也办傻事儿:那年看上一件呢子大衣,贵是贵了点,但考虑到婆婆没穿过,就买了回来,深驼色,婆婆穿上更显得白净利索——可老人只穿了一会儿就脱下来了:“真是好料子,多厚实啊,就是太沉了,娘老了!”
老人家并不知道,为了给她买这件大衣,我和先生什么也没添,只是把工作服洗洗熨熨就过了春节……
当春节的烟花散尽,当撤下亲朋团聚的筵席,留给我心底的愉悦一直温暖着、绵延着——觉得一切的奔忙劳碌都是值得的!
也是满头白发的年龄啦,还喜欢过年吗?还图热闹么?不知愁啊?
愁能阻断时间的流逝吗?愁能“还我青春再少年”吗?还是那句话,过好当下——吟着东坡、易安先生的诗行信马由缰,物我两忘、走入春天,争取自己期盼的那份美好——春天里不缺夕阳的舒展,春天里更有霞光满天!
大猫摄影
前一篇:【秋枫微型诗166】悼念战友
后一篇:【秋枫随笔】笔记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