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早点杂谈

标签:
早点摊煎饼油条腊八 |
分类: 随感 |
文/秋枫赋
我所生活的城市早点品种多、乡土味十足是出了名的。吃了这么多年“津味儿”早餐,再走到哪儿看早点品种都觉得“单调”;自助餐是品种繁多,可那不接地气啊!甚至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与同学喝着酸味儿醇香的豆汁儿、品着刚出锅的焦圈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满口麻酱香菜味儿的“锅巴菜”、烙饼卷“薄脆”——入乡随俗,我吃馋了。
来这里不久,我就发现天津人的早餐非常讲究。无论是上班族还是休闲在家的老人孩子。
“早饭要顶半天的,不吃好怎么保证工作质量!”先生告诫过我:“别拿你上学时候的早点说事儿,半个窝头一块咸菜,那个时代早过去了,早饭必须吃好!”
自随他在这个城市定居,安排早点、不对,应该是“早餐”的活儿,就由他包了。我那种“垫吧”一口就去上班上学的老黄历已作废。
细想先生也不容易,这么多年承担着我家“民以食为天”的重任,以至于这两三年特殊时期为了他的安全我主动出去买几回早点都有点摸不着头绪——感谢城市的组织者、经营者,遇到这么大的灾情这里的市场供应、百姓生活基本无忧,既便是“被围”的日子,社区志愿者依然把大家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用他们无私的付出!
既不卖惨、也不粉饰什么,只如实讲我自己的体会,也可能我生活的社区属于“宜居社区”,邻里们也有很多相互关照、相互勉励的事迹……
天冷了,我们搬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居住,图个“地采暖”,温度适宜;可有一样儿,买早点副食品就不那么方便了!这里相对人少,商家不多,我只知道有个“大湖食堂”、街边还有个炸油条的小亭子、顺带卖大饼夹鸡蛋。
前两天从侧门出去,想买几根油条,才知道小亭子早就关门了,大食堂也歇业好久;我问旁边一身短打正晨练的师傅:“您知道哪儿还有卖早点的吗?”
“呵呵!前边有个新开不久的烧饼铺,关张了!您呐,这几天就将就一下吧,这刚放开都回家发烧去了,甭着急,过几天就没事儿了!”
受他情绪感染,我笑了——幽默乐天儿的老乡哈,心里没有难事儿!
两手空空,乐呵呵回到家里:“今天早晨挂面汤卧鸡蛋啦,您老将就一下,面包垫底。”先生哼哼着,老大不乐意……
几个月没回这边生活了,早饭后,我开始盘点‘存货’,缺什么少什么赶紧去超市备齐,哎,过日子打出提前量,别到用时再瞎着急。
太好了!我竟然翻腾出一大瓶绿豆面儿!春天时买的,没来得及吃留在这边,回市区就把这茬儿忘了——我喜欢吃杂粮面条,买不到现成的,这是为做杂面条备下的。其实,春天的时候,我用它做过一回煎饼,想吃“纯绿豆面”的,自己不给自己“掺假”,结果演砸了,面糊调得有点稠不说,不掺白面的煎饼摊出来硬邦邦的!
总结一下、想明白了,第二天我亲自下厨,告诉先生,今天有煎饼吃了啊!
绿豆面是头一天晚上我就泡上了,第二天早晨又试着往里掺白面,三比一的样子;学着人家煎饼摊儿上的浆子的浓稠度。饼铛热了少许放油,一勺浆子放进去小木铲慢慢摊平,薄薄的一层哈,几秒鈡后翻个儿、打上鸡蛋摊匀,看鸡蛋逐渐凝在煎饼上时快速撒上葱花,蛋液足以把葱花粘住,酱就先不抹了,吃时再酌情处理——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摊煎饼这活儿不算太难哈。
人家普京大帝都会做的事,我这半个天津人怎么也能照猫画虎啊!
在这个刚“放开”的早晨,秋枫终于让先生吃到了没有夹油条、更无果篦儿(注)的创新牌煎饼!特殊时期,新的环境,我学会了摊煎饼——其实不笨啊,就是不爱下厨!
水凝山浅如烟,阳光薄云淡然。朔风扫过田野,学用领域无边,有何难
?抗**疫待春天……
注:果篦儿,就是炸的油饼,又薄又脆,北京称为“薄脆”。
文/秋枫赋
早晨六点多孩子临出门时,我突然记起给全家备下的“福利”——每人一瓶风油精!据说这东西涂到鼻孔边对杀菌有作用,不妨试试,反正也没副作用。哎!疫**情什么时候过去……
领着小狗出去遛弯儿,早中晚三趟。她得“方便”不是。狗狗花花很懂规矩,“方便”时会躲进草丛或是矮树丛里,绝不在路面上留下痕迹。只是她很懒,“方便”完了立即回家,
走进门厅就直奔电梯,嘴拱着电梯门——她认为那门是她拱开的!
要想让她多溜达会儿,我只好说:我们去买菜吧,她会撒欢地跑在前面带你去小区内的菜店;如果你说去“去买肉肉”,她也会准确无误地带你出院子侧门过马路到生鲜超市。当然,到了这里她会领你去酱货摊位,看到买了她爱吃的酱肝才会跟你离开……好记性哈,几个月不回来住,小狗狗也不会忘记!
今天是腊八。女儿买回腊八米、蓟县栗子、新疆葡萄干,山东乐陵小枣、东北大碴子……外面形势不容乐观,孩子不让我们出去,她自己却没日没夜坚守在抗疫一线——据说这两天好些了,医院大厅能看到地面了(候诊的人少了)……
为了孩子下班回来能喝上一碗腊八粥,我们改在下午熬吧!一碗腊八粥食材聚集着
多少人的辛勤劳作成果?疫情三年,我们还能安然无恙地过日子,感恩生活的无私赐予!
(流水账哈,留下疫情下生活的点滴……盼着春暖花开!)
前一篇:关宏年先生书画作品欣赏
后一篇:【秋枫微型诗91】癸卯新春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