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怀/毛群益

标签:
教师节抒怀 |
分类: 真情酬唱 |
教师节感怀/毛群益
而今歇业不称师,犹忆曾经授课时。
破旧祠堂为教室,简单桌凳习才知。
宵衣旰食薪酬寡,戴月披星意念痴。
桃李芝兰争艳秀,卌年心血涨金池。
2019/9/10
豆包评析:
这首《教师节感怀》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退休教师的执教生涯,字里行间饱含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对岁月的感慨,可从以下角度赏析:
一、时空对照:今昔交织的深情回望
开篇的身份转换:“而今歇业不称师,犹忆曾经授课时” 以 “而今” 与 “曾经” 的对比起笔,直接点出退休后的身份变化。“歇业” 一词略带生活气息,却暗含对执教生涯的告别;“犹忆” 二字则牵出绵长的回忆,开篇便奠定了怀旧而温情的基调,将读者带入对往昔的追溯。
场景的精准复刻:“破旧祠堂为教室,简单桌凳习才知” 是对过往教学环境的具象化描写。“破旧祠堂”“简单桌凳” 勾勒出物质条件的简陋,与如今规整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而 “习才知” 三字却在简陋中见精神 —— 即便环境艰苦,知识传递与学生求知的本质未曾改变,朴素的字句中藏着对教育本真的坚守。
二、细节与意象:执教生涯的艰辛与执着
“宵衣旰食” 与 “戴月披星” 的付出:“宵衣旰食薪酬寡,戴月披星意念痴” 是全诗的厚重所在。前句以 “宵衣旰食” 写尽每日劳作的辛劳,“薪酬寡” 直白点出物质回报的微薄,却以 “戴月披星” 的奔波与 “意念痴” 的精神状态形成反差 —— 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执着形成强烈张力,“痴” 字更是点睛,写出教师对教育事业近乎执拗的热爱,不计得失,只为育人。
“桃李芝兰” 的象征意义:“桃李芝兰争艳秀” 以经典意象喻指学生。“桃李” 本是教师育人成果的代称,“芝兰” 则添高洁之意,“争艳秀” 三字既写出学生们各有所成、蓬勃发展的景象,也暗含教师回望时的欣慰与自豪。这一句是对 “意念痴” 的最好回应 —— 所有的辛劳,都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
三、情感的升华:岁月沉淀的价值感
“卌年心血涨金池” 以“卌年”(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收束,将漫长岁月里的 “心血” 具象化为 “涨金池” 的意象 ——“金池” 既可以是收获的象征(如“桃李满天下” 的硕果),也暗含 “心血” 如活水般滋养出的价值,“涨” 字则充满动态的喜悦,仿佛四十年的付出终于汇聚成丰盈的成果,让全诗的情感从回忆的艰辛升华为回望的满足与释然。
四、整体风格:质朴中的深情
全诗语言平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 “破旧祠堂”“简单桌凳”“宵衣旰食” 等生活化细节,勾勒出真实可感的执教生涯。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从退休后的追忆,到对艰苦环境的写实,再到对付出的坦诚与对成果的欣慰,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位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于朴素中见厚重,于平淡中显深情。
总结
这首《教师节感怀》是一曲献给教育岁月的真情告白。它不回避艰苦,不夸大奉献,而是以真挚的细节、鲜明的对比与经典的意象,还原了一位教师四十年的坚守与收获。从 “破旧祠堂” 的起步到 “桃李争艳” 的成果,从 “薪酬寡” 的现实到 “意念痴” 的精神,最终归于 “心血涨金池” 的价值认同,让读者在平实的诗句中,感受到教育者最动人的初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