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冯翼,孰玄孰黄。清浊既凝,高下以彰。融然而江河流液,峙焉而山岳储祥。惟大别之名山独岿然于南荒。亦其气通淮汉,势压荆扬。
总江汉之统会,分衡岳之辉光。深根浸淫乎后土,云彩洞属乎圆苍。高标迥出于九疑,倒影傍接于三湘。昔圣贤之经历,虽千载而不忘。
尔乃层峦嵫萃,叠颖钻屼。石痕欲馼,土花若殷。蓝膏绿液,红嫣碧珊。楼台晕飞于翠崦,石梁龙矫于苍湾。浮屠耸其立立,仙台峙其闲闲。
睇灵柏之茸茸,杂苍苔兮斑斑。幽芳野草,秋菊春兰。至若地利之富,物产之珍,以守则固,以财则
殷。殊形诡相,不可殚论;灵踪神迹,曷可并陈。
吾尝凌绝顶,赋远游,呼鹦鹉以逍遥,招黄鹤而夷犹。酹贾守于秋兴之亭,邀太白于郎官之舟。洞庭之水未波,苍梧之云不流。乌林烟灭,曹瞒之魂已冷;赤壁风高,苏仙之句常留。登高作赋,把酒浇愁。嗟乎!娱乐则有之矣,感慨亦有之矣。
其有德神禹之德而忧神禹之忧者乎?当其九州为壑,四海一湮,而神禹出焉。巨刃天扬,万夫霆震。截垠愕之巉岩,擘苍翠之嶙峋。其导水之功,果孰为之邪?
然吾徒今日得囿于礼乐之教者,其非前日手胼足胝之力;狃于衽席之安者,其非前日克勤克俭之功乎?
噫吁嘻,异哉!时异事殊,风流云往,抚乾坤其瞬息,观古今于俯仰。盖有迹神禹之迹于千百载之下矣,岂无心神禹之心于千百载之上也哉!
(清文渊阁四库本《历代赋汇》卷二〇) 《全元文》卷一四八九 聂炳
~~~~~~~~
《大别山赋》白话译文
混沌初开之时,天地未分,哪是玄黑,哪是昏黄?清浊之气凝结,高下地势分明。江河融汇奔流,山岳耸峙聚藏祥瑞。唯有大别山,巍然屹立于南方。
它气势贯通淮河、汉水,威势雄镇荆州、扬州,汇聚江汉之灵气,分得衡岳的辉光。深根扎入厚土,云霞映照苍穹。高峰远胜九嶷山,倒影仿佛连接三湘。昔日圣贤登临的足迹,纵隔千年仍令人难忘。
看那重重山峦险峻,岩石叠嶂峥嵘。石上裂纹如奔马,土色斑驳似血痕。山间有蓝绿矿脉,红艳碧玉般的奇石。
楼阁若隐若现于翠峰,石桥如飞龙横跨深涧。佛塔巍然耸立,仙台静谧安闲。古柏郁郁葱葱,苍苔点点斑斑。幽香野草,秋菊春兰,四季芬芳。
至于此地的富饶物产,珍奇资源,用于防守则固若金汤,用于生财则丰足殷实。山形千奇百怪,难以尽述;神灵踪迹、仙家传说,更无法一一列举。
我曾登临绝顶,赋诗远游,呼唤鹦鹉同逍遥,招引黄鹤共徜徉。在秋兴亭祭奠贾谊,于郎官舟邀约李白。洞庭湖波澜不兴,苍梧山云霭凝驻。乌林战火早已消散,曹操的亡魂冷寂;赤壁江风依旧呼啸,苏轼的词句永存。登高作赋,借酒消愁。
唉!在此可得山水之乐,亦生古今之慨。
可还有人像大禹那般德厚,又像大禹那般忧民?当年九州沦为泽国,四海一片汪洋,大禹挺身而出。他挥动巨斧劈山,万众如雷霆奋进。
斩断高崖峭壁,开辟苍翠峰峦。治水之功,究竟是谁成就?而今我们得以安居礼乐之世,岂非前人胼手胝足之力?贪图安逸之辈,可曾记得大禹克勤克俭的艰辛?
啊!时移世易,风流云散。天地不过瞬息,古今只在俯仰之间。千百年后,或许有人重走大禹之路,但可还有人怀揣大禹之心?
聂炳详细简介:
聂炳(1302年3月3日—1352年),字韫夫,湖广行省武昌路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聂炳的先人世代居于江西行省龙兴路(今南昌市),后户籍迁湖广行省武昌路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父亲是聂道全,母亲是杨氏。
聂炳幼年丧父,后母亲改嫁。癸酉年(1333年),赴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中左榜第四十名,赐进士出身,授散阶承事郎、官岳州路(今岳阳市)平江州(今平江县)同知,时年三十二岁。
戊子年(1348年)正月,元廷命湖南行省右丞秃赤、湖南宣慰都元帅完者帖木儿带兵前往莫磐洞诸蛮,驻屯在武冈,以聂炳暂时代理分省理问所理问之职,元兵所至,抓良冒功,到处掠平民为俘虏,聂炳说服秃赤,释放数千没有罪证的人。
治平元年(1351年),聂炳迁荆门州(今荆门市)知州,散阶奉训大夫。
此年五月,刘福通等人于颍州率众起义,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四方群起响应。十月,徐寿辉即皇帝位于蕲水县,国号大宋(史称徐宋),年号治平。
天完治平二年(1352年)四月二十九日,聂炳攻陷荆门州。在此之前,荆门州不守,聂炳逃出荆门,招募土兵,得众七万,攻陷荆门。
八月,俞君正收复荆门州,诛杀聂炳。
身为朝廷命官,忠心可嘉,可惜一代才子,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