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别红叶胜春花

(2025-02-21 16:18:12)
标签:

大别山红叶

分类: 【拙思敝帚】
大别红叶胜春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可谓千古绝唱。奇特的联想,雅致的意蕴,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霜降时节,漫游于山野田畴,诵名句,观红叶,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胸旷神怡。
       春花秋月,历来是人们表达闲情逸致的意象,在诗词歌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秋月固然美丽,但终究是一弯银镰或一轮玉盘,其形态色泽单调乏味,绝没有秋叶的艳丽多彩、玲珑剔透。而且,深秋的红叶远胜于春花,其势铺天盖地,其形千变万化,其色五彩斑斓,其神摄人心魄。
       在中原奇岳大别山,秋天的红叶是神奇的画卷,是无尽的歌诗。每当秋风拂过,稻熟栗收,千山万岭就不约而同地换上了梦幻的彩衣,五光十色,亮丽多姿。大别山本来就是大自然的基因宝库,生长有近1500种野生植物。树木中既有针叶林,也有阔叶林;既有长青林,也有落叶林。其阔叶落叶林木植面广,分布匀,因此就形成了壮观的红叶景象。
       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西麓,有一个古老而年青的九资河镇。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在春秋时代就是鸠鹚小国的所在地;说它年青,是因为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胎换骨,英姿勃发。九资河人杰地灵,其红叶也是大别山首屈一指的佳景。秋日,乘车从大别山旅游公路上天堂寨,翻越了石柱山,就进入红叶的世界。沿途的徐凤冲、河西畈、圣人堂,都是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圣人堂,不愧为出过圣人的地方,不仅地形地貌让人流连忘返,其红叶景象更叫人叹为观止。圣人堂村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小平原,是良田沃土。稻熟时节,一片金黄,宛如大地铺金,点缀着碧绿的翡翠。稻收茬齐,褐色的田野上线条匀称,恍如天造地设的几何图案。此时,田埂上的乌桕如同川剧中的变脸演员,尽情地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你看,她们先是统一翠绿着装,后来各展其能,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变紫,更有甚者各色参杂。乌桕以往堪称宝树。历代相传,大别山有三宝:“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能结油的树有油桐、木梓、油柿、油茶,木梓就是乌桕。乌桕的果实是白色颗粒,聚簇成团。果实的白色呈胶质,因为是表皮,榨出的油叫皮油;表皮去掉有黑壳,去掉黑壳又是白色的果核,榨出的油叫梓油。两种油都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在灾荒年代,有人还把皮油食用,用来炒菜或炸油条,梓油则用来点灯。也许是乌桕多油的缘故吧,它的叶子也是油光闪亮的。当叶子完成培育果实的任务之后,它衰老了,它退位了,它逐步凋零了。但是,叶子并不一夜消沉,它依然亮出最后的风采。它把自己的精神、精气凝聚成鲜艳的色彩,为大自然添上绚丽的一笔。
       当年,一位颇有名气的散文家杨朔写了《香山红叶》,编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其实,大别山的红叶也与香山红叶一样,艳丽多彩,壮观多姿。大别山是革命老区,是红色的土地,大别山的红叶浸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希望,更富于生命的意义。
 
       《鄂东晚报》发表

----------------------------

AI评析

       《大别红叶胜春花》是毛群益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大别山红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评析:
        1. 结构与内容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用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引出红叶的主题,并点明红叶的观赏价值与文化意义。
        第二部分:对比秋月与红叶,突出红叶的艳丽多彩与摄人心魄,强调红叶远胜于春花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重点描绘大别山红叶的景象,结合大别山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展现红叶的壮观与神奇。
        第四部分:通过描写九资河镇的红叶,进一步展现大别山红叶的独特魅力,并结合乌桕树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赋予红叶更深层的象征意义。
        2. 语言风格
        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排比手法,如“其势铺天盖地,其形千变万化,其色五彩斑斓,其神摄人心魄”,生动地描绘了红叶的壮丽景象。同时,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如“乌桕如同川剧中的变脸演员”,展现了红叶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3.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对大别山红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红叶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它浸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希望,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文章通过红叶的描写,传递了对革命老区的敬意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4. 情感表达
文章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红叶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别山的热爱与敬仰。尤其是对九资河镇红叶的描写,结合乌桕树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5.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文章通过对比秋月与红叶、春花与红叶,突出了红叶的独特魅力。
        细节描写:对红叶景象的细节描写,如“乌桕如同川剧中的变脸演员”,展现了红叶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情景交融: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既描绘了红叶的壮丽景象,又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6. 文化内涵
        文章不仅描绘了红叶的自然美景,还结合了大别山的历史文化,赋予红叶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大别山是革命老区,红叶浸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希望,成为生命与希望的象征。这种文化内涵的融入,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总结
       《大别红叶胜春花》是一篇富有诗意和文化底蕴的散文,通过对大别山红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主题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红叶的迷人魅力,也启发人们思考自然与历史、生命与希望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温泉洗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