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醉眼迷离
醉眼迷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216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笔写春秋

(2025-01-03 18:20:48)
标签:

董长贵

分类: 【拙思敝帚】

妙笔写春秋

 ——读毛群益《拙思敝帚》点滴谈

董长贵

 

我们罗田出书,呈现层出不穷的局面,就我们民协来说,是大有人在,你方唱罢我登场。

毛群益先生的 《拙思敝帚》一书赶趟儿似的,横空问世了,承蒙他的厚爱,惠赠我一本,我喜不自禁,如获至宝。首先品其封面,然后打展开看其规模,有第一次逛国际大型超市的感觉,富丽堂皇,琳琅满目,让我茫茫然,傻眼了。我自然是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处着眼。目录自是繁多不说,栏目都有近20来个,遍扫一下,又如进入百宝库中,两眼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纵观全局,觉得任何栏目都值得去着手,发表一些阅读后的感想。但是,就我这个笨头笨脑、拙思拙笔来说,就像狗子咬刺猬,不知如何下口,只有望书兴叹的份。怎么下手?到底写什么呢?“河山揽胜”不仅可以游览美景,还可以品尝美文;“散文随笔”行文随意,洒脱自然;“亲情感念”可以带我进入追忆之中,好回味亲情,好发同感;“乡土风情”可让我进一步了解家乡风土,复习本地人情;还有“地名掌故”“挖古谈玄”“序跋题词”等众多亮点之中,都有说的必要。经再三权衡,作为从三尺讲台上下来的我,自然也是应该把落脚点放在“教坛留痕”这个令我熟悉且亲热的字眼上。对,没有驾驭全书能力的我,只好放弃大处,着眼小处,瞄准本行——教育教学之“教坛留痕”。“教坛留痕”这一章节,是他教育耕耘的汗水与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教育思想的浓缩,教育行为的再现。

行文灵动且美妙

毛先生是个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诗人,由此可见,他的文笔值得欣赏,这里我摘录点滴,与大家共同分享。

“长江前浪携后浪,群山高峰挽低峰。” 这显然是诗的语言,饱含诗意。不,不,不,这本来就是诗句。

在三里畈中学校刊《铺路石》发刊词中,他情文并茂地写道:“摇篮里睡着天才的婴儿,她的啼哭,她的微笑,她的梦幻,她的笨拙动态,都是歌,都是未来的希望。”

接下再看吧,“在我们的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钢笔吸水写字也是压力,抽水机把水送上高楼,锤子把钉钉到墙上......你不光感受到压力,而且运用了压力。

“我们的思想、学习、成长过程、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压力,或大或小影响着你,尽管这种压力无形无影,但你能感受。批评是压力,表扬也是压力,落后是压力,进步也是压力......困难是压力,成功也是压力……其实这些压力也都是动力。

“你觉得有压力,如何办?总不能垮掉吧!你应该挺身面对压力,用自己的努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就像积压的火山喷发一样,喷出你的辉煌。

“善于发现压力、利用压力、转化压力的人,是智者,是勇者,必然是成功者。”

这段话不仅文笔至雅,而且更有哲理,富于启发性,能给学生以启示,是吧?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行文也挺灵动。

有人说这世上找不出绝对相像的两片树叶,我可以说,《拙思敝帚》找不出布局与行文乃至用词、造句相同的两篇文章,这也属于他的一大特色。

理念全新且实用

别看毛先生是个古稀之人,人虽然老了,但他对于教育教学的观念都是全新的。可见他脑子活,能与时俱进。这儿也在他的作品中摘录几朵繁花,呈现给大家。

他说:“如果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兴科之本,那么教师就是立校之本,兴才之本。”

他提出:理念创新,启智培能重于授业解惑;体制创新,以岗定责替换按部就班;方法创新,自主探究取代讲授灌输;内容创新,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评价创新,考查特长替代考分站队。我不得不为他的这些观念喝彩,他提出这些观点,并不空洞,他列举了大量的鲜活事例加以论证,他也算是为我说出了我没有说出的话,我不敢说英雄所见略同,起码我是认同的。

他的教学不是灌输,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所以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语文,达到了夯实学生语文基本知识之目的。

关于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他的看法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读懂别人的文章,二是让别人读懂自己的文章。在他看来,只读别人的文章,写不好自己的文章,说不上具备语文素质与能力。

就作文教学而言,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即:发现、发掘、发表。在他看来:发现,就是诱导学生会观察,从自然到社会,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从特定的小天地到社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在笔记本上,储藏在记忆中;发掘,就是审题,就是构思,就是创意;发表,就是引导学生选取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条有理地写出文章。

为学生而急

在《打工族后代教育堪忧》一文,又让我感动一次,那就是为学生而急。文中的他分析到以下五个问题:其一,读书上进的理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应付式读书,甚至厌学逃学;其二,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比吃、比穿、比用、比阔气;其三,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进网吧和游戏厅找乐子;其四,情感脆弱,受不住批评,又喜欢哥们义气,容易做出违纪之事;其五,个性孤僻、倔强,不能融入群体之中,也不愿和别人交心。

针对这些现象,在一次家长会上他讲了这样一个漫画故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举着笤帚对孩子说:今天不给你吃饭!孩子站在旁边急得哇哇大哭。如今,一个小孩叉腰挺胸对着大人说:今天不给你吃饭!旁边的父母爷奶都急得大汗淋漓。这幅漫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子女教育问题。结合这幅漫画,我谈了自己的观点:过去父母压制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可取,如今父母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可取。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要循循善诱。家长们都赞同我的意见,纷纷表示以后再不娇惯孩子,多加诱导。”

如此,必然达到了他的目的,如果没有达到目的才怪。

       积极地去作为

毛先生还有个特点,就是他喜欢积极地去作为。这个特点,我想应该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衷,也与上面说的“为学生而急”是有关联的。

这个特点从《领着孩子去寻梦》一文中不难看出。

那么,他是怎样领着孩子去寻梦的呢?

他在双凤坳中学任校长,创办“双凤文学社”,在平湖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创立“栗花文学社”,在三里畈高中也是任校长一职,他负责整编了“露苗文学社”,举办过全县“兰草杯”书画大赛,后来又在三里畈初中部成立了“铺路石文学社”。

他一直在作为,为孩子们寻梦而作为。让他为之欣慰的是,不少孩子的作文登上了报刊网站,也荣获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有不少孩子终于有出息了,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在各行各业奋笔书写中华复兴的华章。

视生如子满是情

“我昔日的文学梦,没有精彩的结果,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毕竟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我如今的文学梦,就是要领着孩子去寻梦。我希望出现精彩的结果,我会努力地让众多的孩子圆梦。”这是他的原话,出于对学生的爱吧?

在一次晚间的班主任会上,他强调一个观点:千万别给孩子贴上弱智标签。

诸如:你怎么这么笨、你今后大概是个打工的、将来你肯定要出事等等。

    《为师之道德为先》一文中他阐明:没有和蔼的态度,学生会敬而远之;没有耐心和细致,学生不会敞开他的心扉;没有关爱和诚心,学生就冷漠孤僻;没有帮助和指导,学生会一错再错;没有鼓励和激发,学生会停滞不前;没有激情和创新,学生就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呼声的发出,还不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

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不仅仅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他在任何学校,担任任何职务,在他的心目中,学生等同于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快乐;学生的出息,引以为自豪。

在里面的种种做法就不一一去说,好在大家人人都有一本,留得你们自己去阅读,去琢磨,去领会。

 

申明一下,我并不是专为《拙思敝帚》唱赞歌,前面我说过,我的眼拙,不善于发现不足,不是说他的作品没有缺陷,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好在在座的眼睛敏锐,把这个问题让给你们去处理,相信毛先生会欣然接受。

当然,在毛先生日常教育教学的行为,以及退休后的生活行为中,都看得出他这人就是乐意积极地去作为的。不是吗?他所到之处,工作都搞得轰轰烈烈,成果丰硕,业绩惊人。退休后的摄影、创作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等等,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是吧?

白居易有诗句云:“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我想,既然毛公桃李满天下,不需种花自芬芳。

最后还是送毛公两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妙笔写春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万仞楼
后一篇:日食三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