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南麓,不仅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清代京剧鼻祖余三胜的故乡,还是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天完皇帝徐寿辉、明末清初江淮七十二寨总寨主王鼎的发祥地,历史久远,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罗田境内山高地险,群山莽莽,沟壑纵横,水急流长,大别山主峰天堂寨雄踞县北,其势揽吴头,扼楚尾,北接中原,南衔江汉,自古多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大别山英雄儿女,为抵御侵略、躲避战乱、反抗压迫,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从而在山山岭岭上,留下无数浸染硝烟的关卡寨堡,向后人述说着过往金戈铁马、慷慨悲歌的传奇故事。
近代本邑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在《蕲黄四十八寨纪事》中载:蕲(州)黄(州)间大小有300余寨,其中有“四十八寨”名传天下。在这48寨中,惟以罗田最为密集,列入名录中有天堂寨、石柱山寨、鹤皋寨、乌云寨、黄狮寨、仙女岩寨、韭菜岩寨、李蠎岩寨、周家寨、扬旗寨、古羊山寨(鼓羊山寨)、薄金寨、富主寨(富猪寨)、大垴寨、大龙寨、白马寨、尖峰寨(将军寨)、观音山寨、大罗寨、独龙井寨等20寨,还未包括当年地属黄冈的三里畈、大崎两乡镇,所以王氏未将天马山寨、响水潭寨、何家山寨等列入,若纳入一起,48寨恰占一半。《光绪罗田县志》记载,全县有古关8处,古寨近50处。1998年版《罗田县志》记载有古关9处,古寨“清咸丰同治年间,为抵御太平军、捻军,县衙翻修加固旧寨,建新寨,至同治三年全县共有寨35个。”如与此前建的寨加在一起也有50个左右。本书采编人员通过调查寻访,发现至今仍存有寨名的古山寨有100余个,但大多数少见有系统文字记载,只在民间家谱记载和口口相传中,留下无数神奇传说和凄美故事,飘溢着大别山罗田历史文化的浓郁和不朽的精神内涵。
走进一座座古关寨,流连那蜿蜒曲折、依山而建的城墙、高大巍峨的石门,欣赏那些用山石建筑的营房及无数石刻文字图案,感受到的,无不是先人们反抗侵略和腐朽统治的壮志豪情。这些古建遗存,与自然风物、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绿水间熠熠生辉。
罗田关寨之多,不仅居鄂东之首,而且始建先于鄂东其他各地,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楚子重克鸠兹之时,已有关隘。西汉元年,建有松子关;三国时期,陆逊追曹于瓮门关;宋季后期,岳飞剿叛贼李成于平湖关;春秋第一战柏举之战,曾在雁鸣关、寨屯兵;唐初,李世民于胜利镇甘家冲唐王寨大败十八反王残部;宋末元初大将曹平章于胜利小斗笠寨消灭为害百姓的山匪,当地人将小斗笠寨改名为得胜寨。1275年文天祥领兵抗元时期,派同榜进士程伦进入大别山罗田,与吴季益等人始建天堂寨,联合豫皖诸寨合力抵元。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已成为政治风云及社会矛盾集中之地。元末,本邑河铺人徐寿辉,与江西僧人彭莹玉、麻城铁匠邹普胜等人重修天堂、鹤皋、乌云、扬旗等诸寨,并于天堂寨起义,组建南方红巾军,赤旗一举,拥兵百余万,历10年之久,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朝,奠定了坚实基础。明崇祯十年(1637),农民军李自成、张献忠部活跃于大别山一带,朝廷擢史可法巡察湖北黄州及河南光州,提督军务,联络诸关寨抵御农民起义军。明退任官吏、甘肃巡抚麻城人梅之焕召众结寨自保,还亲自到河铺韭菜岩寨督修。明河南监军道、罗田大河岸人王鼎,清兵占领河南后回到家乡,因其为人正直,文武双全,被“蕲黄四十八寨”各寨主推为总盟主。王以天堂寨、火炮寨为中心和根据地,联合鄂豫皖大小百余寨,举兵抗清,后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这一时期,罗田关寨普遍得以复建、兴建。清初有大崎人何士荣、三里畈人雷尔英等于祁祥关、何家山寨、石人寨、薄金大小寨以及与麻城交界的五峰寨、牧马寨等寨聚众起事;清末至民囯初,太平军及捻军等都曾多次进入罗田境内活动,清咸丰九年(1859),湖北巡抚胡林翼为遏止太平军、捻军,饬令罗田以松子关为首修筑了17座关卡。之后罗田县令又号召各乡绅组织新建和重修了不少山寨,并操办团练,培训乡兵。光绪二十三年(1897)左右,从京城回乡为父丁忧的周锡恩,再次督促和部署新建和重修了一批山寨,兴办团练,如万全寨、青云寨、白云寨以及凤山中石源河杨家寨等。至土地革命时期,许多山寨转为革命活动据地。综上,罗田关寨起于春秋,兴于三国,盛于元明清,后又多次复建修建完善,遗留至今。
罗田关寨除选址在易守难攻的险峻之处外,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关、卡、寨凭险相连,没有修建关卡的古寨,便呈东西南北寨寨相依的态势,彼此相距不远,每逢战事,互为呼应,协力驰援,结成一个抵御阵营。有的寨中有寨,既有主寨,又有副寨,敌人侵入其中,无异于进入八卦连环阵,摸不着头脑,挨打了还不知攻击者从何方而来,可见古人智慧之高明。我们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山寨约有10余座。
英雄大别山,红色古寨关。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罗田可谓关关有传奇,寨寨皆丰碑,关关寨寨不仅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传奇佳话和革命史诗,罗北一带的太阳寨,就是专为纪念红军和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战斗而命名。太阳寨位于九资河与白庙河交界处,是当时进入天堂寨、笔架山寨以及青苔关、瓮门关等关寨的南大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英雄指战员曾在此活动和战斗过。近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向守志将军和中将李殿仁分别为太阳寨题写了“太阳寨兵道口”“天堂南大门”的条幅,使太阳寨更加光彩夺目,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罗田关寨风光独秀,四季景象宜人,蕙草异花、奇峰怪石、山珍野味、飞禽走兽,既是一幅幅饱含浓墨的山水画卷,又是一座座美丽动人的天然动植物园。“天下名山僧占多,”不少关寨之中建有寺庙、道观,而且有不少被文物部门列为保护单位,是一个既可寻古、又可观光,既可游玩、又可养性的好去处。在众多关寨中,尤以青苔关、天堂寨、鹤皋寨、笔架山寨、独尊山寨、月亮寨、万全寨等关寨的自然景观最为优美,均已成为罗田大别山著名旅游景区或景点。
为弘扬厚重的关寨文化,增强罗田文化软实力,挖掘历史瑰宝,提高罗田知名度美誉度,助推全域旅游,打造“百寨之乡”,全面展示罗田自然和人文景观,让更多人了解罗田、热爱罗田、置身罗田、宣传罗田,罗田县文化馆在县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多年实地调查寻访和搜集资料,特组织编写了《罗田关寨》一书,记述了罗田77座古关寨。书中文笔朴实生动,穿插的一系列传说故事、名人诗词尤有特色,可谓开创了挖掘关寨文化之先河,填补了罗田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同时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和诠释,仿佛使人置身于立体直观的感受空间。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久,《罗田关寨》顺利付梓出版,是罗田文化工作者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向党的二十大庆贺之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我们以此书的编写出版,冀能为罗田的山水文化再添一页精彩的篇章,为罗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垫一块丰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