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茅潭的冰臼群

(2021-03-06 13:41:57)
标签:

罗田冰臼

跳鱼潭

芭茅潭

分类: 网文拾萃

芭茅潭的冰臼群

周绪文


       自从有关砖家给跳鱼谭石锅石灶一个四纪冰川遗迹的职称后,每天慕名前往观赏者络绎不绝。而且呈越来越多之势。而当地老百姓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嘲笑说,真是细伢冒见过大人的裸。话虽这样说,尽管看相不咋的,确实还有些传奇的来头。据我所知,除了与鸡鸣尖狗耳尖叠石潭簰形地等连在一起的那个精彩故事外,这里还有几个鲜为人知的传说。

 

抓毛潭的传说

       这跳魚潭原名不叫跳魚潭而是叫抓毛潭。传说该潭深不见底,潭内有一金牛日潛夜出,潭右石壁上長有灵芝仙草,金牛子时过后便浮出水面吃那灵芝草。久而久之被一道人发现。有一天这道人便于夜间守候在金牛出没的潭边,想施法术擒之。果然时辰一到,金牛出水,金光闪亮,道人见状有些慌张,来不及施法术就伸手去抓,金牛是肯定抓不住的,只抓下了几根牛毛。由此得名。因抓毛潭与芭茅潭语音相近,后来口口相传被传成芭茅潭了。

 

跳鱼谭的来历

       在天堂(今九资河)要出皇帝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大意是站在天堂寨向左看,鸡鸣尖象一面战旗,往右看,独僧山象一面战鼓。气势甚为壮观。这两座山隔河相望,刚好圪立于芭茅谭南北两侧。古时候,两座山脉延伸至跳魚谭处左右相抄,连成一体,形同大坝。常言道水往低去流,毕竟结合部位地势较低,上游来水量大,蓄到一定程度,还得从低坳处溢出。不知经过多少年洗刷,终于撕开一个大口子,形成一个峡谷。谷底河道方圆百米全是岩石。岩石中心有一约20米长的石洞、河水流到此处进入石洞流出。在非洪水的情况下洞面上是看不到水的。光绪22年流域瀑发特大洪水,将石洞压盖的巨大石块一举推翻到潭中,此石至今可见。揭开洞盖,露出石槽,现出洞内奇特景观。只见石槽两壁分布许多蜂窝状的石窟,尤以左壁居多,后人称之为石锅石灶。特别是河水入洞处的石槽壁呈垂直切面状,高宽约3米,河水至此,飞流直下,令人惊叹。这个奇特的河道对于河魚上游可增加不小难度,游不上去怎么办,只有跳。因此,古时候的抓毛潭到此就变成跳鱼谭了。当然抓毛谭还在叫,这就是跳魚潭上头的芭茅潭。

 

我所知道的冰臼

       有人说人类的文明是因河流而产生的,故将河流称之为母亲河。全世界有四大河流,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長江。中国有两大河流,長江,黄河。罗田也有两大河流,义水河和天堂河。这义水河虽小于天堂河,但得名较远,而天堂河是七十年代才由水利部门起的个名字。天堂河是巴水支流,巴河源头之一。所以历史上我们这条河仍被人们当成巴河,至今我们簰形地一带的百姓把九资河这边称之为上巴河。话说这上巴河也真是个不简单的河,历史上立过国叫鸠鹚国,出过天完皇帝徐寿辉。但这段河直线流径不長,不出四十华里就转了向。芭茅潭就在个转向的拐点上产生。不说不知道,过细想来这个拐点还算个好地方。水从东方流来,山口边际线象半个大括号出现在天空,拐弯之后越过跳鱼潭向西南伸展,西南山口呈英语v字型。此处避风向阳,河湾开阔,冬暖夏凉。这里板票甜柿个大香甜,小麦水稻比周边早熟半个月,果农专家说芭茅潭有小气候。闲话少叙。刚才说到拐点,其实这个地方出名不是因为有小气候特点,而是拐点石板上的石坑一一冰臼。冰臼的来历和认定依据,我一无所知,但这些宝物摆在我的家门口,它的分布和由此产生的神话还是知道一些。现的芭茅谭是三个潭组成的,即跳鱼潭,正芭茅谭,上潭三个潭。每个潭的上沿都有冰臼石,构成整个冰臼群。三处各具特色。上潭冰臼是以五十多米长的石糟出现,两边是百丈岩。正芭茅潭上面是以大石板出现,一块面积约200平方的巨形石板直逼河中心。因农民可以在上面打谷打麦,故名稻场石。跳鱼谭以石锅石灶露峥嵘,形态各异。但三个地方的共同点是石板上都有大小不一的石坑。尤以跳鱼谭石坑最多。最大的石坑有三个,依次摆列石锅石灶旁边。这三坑说来古怪,一个里装的是沙子,一个里装的是浑水,一个装的是清水。当地人称为米缸,水缸,溲缸。传说如果那一年米缸满了,必然是丰收年,米缸沙子下降了就会歉收。所以每年正月十五都有人去那里看年成。偶尔也有个把人烧香磕头,祈年祈福。如今,远近闻名的东岳庙就建在跳鱼潭的右边山头上,长年游人如织,香火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