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2018-09-16 11:02:51)
标签:

大别山冰臼

旅游

分类: 网易博客转存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2012-05-27

 

大别山罗田县境内河铺镇牌形地村的天堂河段,有个地方叫跳鱼潭。这里的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冰臼群长约500米,宽约150米,十分壮观。冰臼形态呈圆形或半圆形,还有穿石型状。最深的约2米,最浅的约5厘米。最大的直径3米,最小的如碗口大小。此处深浅、大小不一的冰臼有近千余个。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论证,罗田县这组冰臼群,是中国第四大冰臼群,其规模和面积、形态仅次于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延庆和江西遂川冰臼群。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由冰川挤压形成的,是古冰川遗迹之一。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大别山冰臼群的奇特风景

 

神奇的大别山冰臼

作者:毛群益

 

半个世纪前,我还带着红领巾的时候,就听到过“石锅石灶”的传说。讲故事者眉飞色舞,听故事者心神摇荡:在簰形地的天堂河谷,有许许多多的的石锅石灶,排在几里路的河床上,一排一排的,足有几百上千个。那是十万天兵天将吃饭的地方,经常烟雾缭绕,夜静更深时人欢马叫。故事太吸引人了,我自然情不自禁地向往那个神奇的地方,特别想看看天兵天将是怎样来吃饭的。后来读中学,我向来自簰形地一带的同学打听石锅石灶,他们也说得神乎其神。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河铺工作过好几年,也跑完了簰形地一带五个村办学校,可是,一直没有机缘了愿,“石锅石灶”几乎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谜。

从书上得知,“石锅石灶”的学名叫冰臼,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它的形成是冰层作用于岩层的结果,有漫长的过程,足有一两百万年以上。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既然俗称石锅石灶,想必与农家煮饭的锅灶形似。后来,我几次游览天堂寨,在神仙谷见到了一个石锅石灶。巨大的岩石光光溜溜的,中间居然有一个圆窟窿,方圆有小粮羌那么大,深两米左右,极像一口大锅。再细看,圆窟窿外侧又有一个窟窿横通过去,与河道相连,很像灶门。这真是天造地设的灶台啊,难怪有人说它是八仙云游时煮饭的锅灶。

前不久,报纸上发表了一则报道《湖北省罗田县发现中国第四大冰臼群》。据报道:“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论证,罗田县这组冰臼群,是中国第四大冰臼群,其规模和面积、形态仅次于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延庆和江西遂川冰臼群。”看了这则报道,我十分惊叹大别山的神奇:不仅山清水秀,生物资源丰富,地质资源也如此独特。

5月26日,论坛组织一次探赏冰臼的活动,我满怀期待地加入了50多人的赏秀队伍。从簰形地街头上行两三里路,就到了一个名叫跳鱼潭的地方,是冰臼群所在地之一。这里两面高山,河谷位置很低。从半山腰的公路经过,如果不注意,根本看不到河谷。走下河谷,只觉得眼睛一亮,奇形怪状的石头鳞次栉比,万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从冰臼群上方顺河流向下探赏,风光无限,当然惊叹也是无限。河道两岸和底部都是花岗岩,被洪荒时代直至今日的水流冲刷得光溜溜的,不论是整块的石板,还是单独的石头,都光溜圆滑。我们小心翼翼地在石头上行走,稍有疏忽就会滑倒。有好几个女同伴干脆脱下鞋子,光着脚爬行。河道的石板并不平整,而是被百万年的水流分割成纵横交错的难以描述的图案。在这些图案中,最杰出的图形就是圆形。那就是冰臼,散布在约800米的河床上,千姿百态,各显风骚。论形状,有圆的、半圆的、圆弧的;论大小,有晒羌大的、簸箕大的、水桶大的、碗口大的、茶杯大的;论深浅,有扁担深的、脚胯深的、手臂深的、脚背深的、巴掌深的;论密封性,有屯水长草的、清亮见底的、干涸现石的、互相串通的、残缺不全的;论高低,有悬岩洞穴、石壁穿洞、石板挖臼、石裂臼开、独石开孔、水下暗洞。再看那些被水流分割的岩石状貌,似禽似兽,似妖似鬼,其奇形怪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置身这神秘诡异的地方,恍如来到了仙山佛地,心旷神怡。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感叹冰雪风水的力量,更加感叹时间的磨砺与塑造。

刘心明,一个八品乡官出身的作家,在行将退居二线之际,将其睿智的目光投向罗田的旅游事业。他怀着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精心考察大别山冰臼的位置、规模、特色、现状,把信息反馈给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终于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此刻,他站在我们中间,讲解大别山冰臼的传说和认定的始末,介绍冰臼的规模和特点。据他介绍,大别山冰臼群最集中的有三个地方,分别是百丈崖、打网河和跳鱼潭,其中跳鱼潭处最为壮观。跳鱼潭原来是个撮口,人们在两边的岩石向河中牵网,河里的鱼会自动跳到网里,因此得名跳鱼潭。可惜跳鱼潭的岩石遭到了两次破坏。一次是大炼钢铁时,需要从这里簰运木柴出去,簰工清除水道,炸掉了一些险石。再一次是农业学大寨时,人们劈石砌田岸、河岸,又毁掉了一些高凸的石头。我们再回头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些人工破坏的痕迹。真令人惋惜啊,这些不可复制的大自然杰作,是珍贵的地质资源遗产,怎么能随意损毁呢?但愿这样的历史闹剧再不要重演。

流连在冰臼群,我们仿佛经历百万年的沧桑巨变,心神得到洗礼和充实。我们说笑讨论,拍照留影,玩耍得十分痛快。尽管大别山冰臼群还是待字闺中的秀女,不被外界所知,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女秀自有东床迎。我们期待着大别山冰臼进入她应有的风光世界。

 

2012、5、30

 

注:本文在《黄冈日报》发表,又收入《玩在黄冈》一书。获“千里大别山”征文优秀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