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影戏登上春晚大雅之堂 焦建东、石磊巧手成名,演出联系:18688997055熊先生

(2011-08-09 13:20:53)
标签:

石磊

中国

焦建东

口技

手影戏·逗趣

文化

十指影诙谐——记焦建东、石磊的手影戏

手影戏登上春晚大雅之堂 焦建东、石磊巧手成名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有或深或浅的手影记忆。如今,这项谁都能比划几下的民间游戏竟成为一门表演艺术登上大雅之堂。今年春晚舞台上,焦建东与石磊两人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手影戏·逗趣》,就是“从未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出现过”的新奇节目。两位表演者用双手配合着口技,在幕布上演绎出小鸟成长、人唱歌、逗小狗等活灵活现的手影,让观众大开眼界,连声叫好。

  春晚《逗趣》广受好评

  口中鸟语啼鸣,幕布后伸展十指,倏忽间那十指便幻化成一只小鸟,啁啁啾啾在枝头小唱。顷刻,飞来一只大鸟,两鸟初相识,一番亲昵后,竟扑扇着翅膀相拥蓬蒿草上“做窝”,转眼一只雏鸟破壳而出嗷嗷待哺,拍打着翅膀学飞,令在场的观众目瞪口呆。而随后一段手影狗的表演,则引发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笑声,这就是今年春晚的新奇节目《手影戏·逗趣》。

  几年前的央视春晚,曾有舞蹈《俏夕阳》模仿皮影戏表演,不过是经过再加工后又注入流行元素,此次《手影戏·逗趣》则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仅凭表演者出色的口技和手影表演征服观众。一位观众激动地说:要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相信,人的双手竟能如此神奇。

  就连被尊为中国口技界“泰斗”的孙泰老先生也称赞:“前50年口技是以我为模式,而你们的出现,则使口技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有观众撰文《一笑还从掌中来——神奇的手影》,说看过央视的手影节目不禁勾起儿时的回忆,电视节目里的手影,已经达到艺术境界,可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媲美。模仿的各种动物和人物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窗花促生手影戏

  其实,当初焦建东与石磊是学口技出身。当年,两人同时走进北京艺术学校,跨入杂技艺术的大门后,便常一起练功,互相切磋技艺。石磊说:“杂技团练口技的,怀里常抱着一只母鸡练,鸡叫你也叫,一直要练到叫得公鸡发情。”

  1991年,焦建东与石磊搭档,同台表演口技。当时口技表演已经模式化,从南到北的口技表演,不外乎学猫学狗学鸟叫、学飞机大炮轰轰响几个套路。他们想寻求突破,两人常在一起琢磨。焦建东说:“我甚至都想过,做一个动物的皮套上台,让口技出新。”

  1992年春节,焦建东去看望因腰伤在家休息的石磊。一进门就看见石磊的母亲正向墙上贴兔子形状的窗花,兔子的影子映在墙上,很是奇妙,于是他想起儿时用手在灯影下模仿各种动物形状取乐的情景。这件事触动了焦建东,能不能把手影用到口技表演上呢?哥儿俩决定试试,手影戏就这样诞生了。

  “三无”产品有口皆碑

  正因满脑子都在琢磨如何寻求突破,才使得焦建东、石磊哥俩与“手影”不期而遇。石磊说:“这好比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了。”

  两人的“手影创作”从此在蜡烛的光影中开始。为了练手影,杂技团15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成了两人的排练场,他们把成箱的蜡烛搬进去,拉上窗帘。烛光灯影里,两人模仿小鸟、兔子等造型,从形态到动作再到神态,一点点地“抠”,时而兴奋时而烦恼。两人往往一练就是一天,连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搞不清了。有一阵两人的手臂因为举得太久而红肿,吃饭时筷子都握不住,还落下了肩周炎的毛病。

  集体宿舍难免有人进来聊天,两人便将一纸“告示”张贴门上,措词毫不客气:练功,不许打扰。

  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他们已经可以将几种动物的神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配以口技,更是活灵活现。随后他们编排出具有完整故事情节、风趣幽默的作品:《小鸟搞对象》、《鸭狗争食》等。

  两人笑称自己的艺术探索为“三无”产品:无任何资料参考、无老师传授、无前人铺路。1994年春节,两人将苦心钻研的手影戏搬上舞台,参加《老北京民俗晚会》。虽内容简单,道具简陋,却受到观众的欢迎。

  本想用手影辅助口技演出,为口技寻求新出路,没想到“试试”的结果却是手影喧宾夺主成了主角。

  兄弟俩吵架练成列宁手影

  1998年,中国曲协、中国杂技团联合召开“手影戏座谈研讨会”,与会的领导、专家、艺术前辈给予手影戏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有人就玩笑式的建议:你们能不能模仿电影人物,来个《列宁在一九一八》的片断呀?

  两人有了压力:以前的人物造型,仅仅属粗线条的“写意”,只是能看出是非洲人、男人或老年人。具体到某人,就需要“写实”手法了,更何况是观众熟悉的领袖人物,难度就更大了。于是两人决定分工:石磊专攻列宁,焦建东排练斯大林。两人互相挑毛病,找问题。可练着练着,矛盾来了,一个说列宁不像,一个说你那斯大林更不行。两人从抬杠到脸红脖子粗地争吵,互不买账。没办法,最后两人达成共识:分开练三个月,最后拿出造型来。

  焦建东说:“艺术有时就是‘不打出不来’。等我俩再合练时,排练场边正巧有几位俄罗斯舞蹈演员,她们惊呼:列宁!斯大林! “这时我知道,造型成功了。”

  造型练成了,可选哪段表演内容两人又犯难了。他们通过电影公司的朋友,租出这部片子,录下影像,回来后反反复复地观看、揣摩、研究。最后确定了三个片断,包括列宁遭暗杀受伤住院,斯大林前去看望的情节。那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也在其中。

  手影戏《列宁在一九一八》在《曲苑杂坛》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它标志着手影戏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也让焦建东与石磊登上了大众娱乐的最高舞台:央视春晚。

  对于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焦建东与石磊异常激动。他们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这是全国人都会关注的晚会,多少明星大腕都想上,未曾想过还能轮到我们。同时这也说明央视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仅有流行元素和大腕明星,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照样可以来这里演出。”

标签:

杂谈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63715558.gif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手影表演艺术家焦建东和石磊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刚刚从外地演出回京的他们一下飞机就直接赶到老舍茶馆表演,晚上在老舍茶馆还将加演一场,明天他们又将飞赴大连。“一直很忙,到年底就更忙了,一年365天满世界的跑”,石磊笑着说。
  对于手影我们并不陌生,民间手影游戏,模仿几个简单的动作和形态,几乎都给我们的童年带来过快乐的忆记,不过那些都只是停留在片段当中,石磊和焦建东是第一个将手影这项在民间极为普遍的游戏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演员。
  今年46岁的焦建东和42岁的石磊是中国杂技团的口技魔术演员,俩人1975年考入北京艺术学校,毕业后在杂技团随罗秉松等老艺术家表演魔术、口技。石磊是小丑演员,学的是苏联小丑。焦建东是底座出身,站在最底下扛人的那种,年轻的时候力量相当大,一气能够扛5、6个人,站着接空中飞人,节目相当惊险。
  90年代初,两人开始搭档表演口技,为了发展口技,他们在一块琢磨了很多办法配合口技表演,其中包括把自己扮成动物、把胳膊扮成动物等。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943518.gif 狗鸭争食
  92年春节,焦建东到石磊家拜年,石磊母亲的一个旧挂历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挂历上的小兔子特别好看,灯光反射的墙影也非常好看。于是石磊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了哄他,经常用手给自己表演一些简单的动物,逗得自己开心大笑的往事。既然如此,何不用手影来配合口技表演呢,像发现宝藏一样,他们兴奋异常。
  接下来,焦建东和石磊开始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是能够查到的资料相当少,而且有限的资料中大部分都是静态的投影,没有形成具体的故事情节,也缺乏主题。
  于是他们只好自己摸索,留意身边的动物和人物形像。“手影是老百姓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几乎每个人都会耍弄两下,但要做到形神俱备,对人手的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许多动物、人物的形象要需要长时间地观察,不断进行演练、改进,从静态画面到动态再到神态,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情景编排,经常是练到手肿。”对于能一气扛5、6个人的焦建东来说,有一阵拿筷子吃饭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让节目情节更具故事性,焦建东与石磊挖掘了失传多年的“隔壁戏”进行改进,在屏障后边用手的组合表演各种人物、动物的造型,用现代灯光的反打技术,把各种造型投射到屏幕上形成手影,同时配以口技模拟声音,这样就把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不但可以听到动物之间嬉笑亲昵的声音,还能通过手影看到可爱逗人的逼真形象。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131762.gif 维妙维肖的情侣剪影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1329382.gif 非洲朋友
  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时候,节目形式还比较粗糙,灯光、幕、演出水平都还在摸索阶段。节目还没有成形,一场表演下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当受观众欢迎。
  手影是极为纯粹的一种艺术,没有语言障碍,与口技结合在一起更加形象、生动,幻化了新的生命力。焦建东和石磊的口技表演也因此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他们意外地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手影戏。“当初其实是为了配合口技表演,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现在有点喧宾夺主了。反倒是口技配合手影戏。”
  作为手影戏的开创者,焦建东与石磊也在不断创造和丰富节目内容,“小鸟、鸭子、兔子、牛、马、猫 ”以及各种人物形象,并编排了“小鸟婚恋”、“鸭狗争食”、“人物展现”、“白兔的命运”、“节日的鼓手”、“印地安人的歌声”、“热恋的年轻人”、“东郭先生”、“列宁在1918”等节目。
  手影戏出来以后,演出不断,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十几个电视台进行播出。央视“曲苑杂谈”的节目在没有任何审查的前提下,一口气录制了四期,文艺部副主任王晓、导演汪文华都说:“这个节目你们创作出多少新作品我们全都要。”
  手影节目不受语言限制,老少皆宜。焦建东与石磊的演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各国观众和演出商的欢迎,甚至有的因为这个手影节目而订下了杂技团的一整套节目。他们先后出访了英国、法国、俄罗斯、挪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苏里南、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日本、巴基斯坦、瑞典、德国等几十个国家。
  俩人也感到特别骄傲,在国外演出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艺术大使。
  “手影戏的源头是中国的东西,发展到舞台上我们是第一人,这也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手影戏。”

小鸟之恋

两只小鸟从陌生到相互认识,最后还组成家庭,有了孩子……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65456614.gif 相识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331947.gif 相恋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410923.gif 相爱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514533.gif 求爱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549398.gif 育子

http://www.laosheteahouse.com/upload/NewsLetters/200731417617238.gif 喂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