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花的牛费迪南绘本大巴绘本文化 |
分类: 图画书精彩导读/书评 |
http://www.pbbus.cn/fm/aihuadeniu-b.jpg--《爱花的牛》介绍" TITLE="一头特立独行的公牛
一头特立独行的公牛 从前,有一头很有个性的公牛叫费迪南,当其它公牛们都在为参加斗牛大赛拼命时,他却悠然自得地坐在树荫下闻着花香取乐。后来,出于意外被迫参加斗牛比赛,他却在千万观众屏息注视的斗牛场中间坐下,入迷地闻起看台女士们头上的花香味儿来,一点斗志都没有。结果大家只好把他送回家,从此他继续闻着花香,过着幸福的日子。 由此看来故事的主题很明确:尊重个性,允许与众不同,热爱和平……但是,本书在1936年刚问世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并曾被贴上“颠覆”的标签。尽管一些人从政治角度理解这部作品,作者自己却说:“费迪南爱闻花香,不爱战斗,是因为他有着良好的趣味,而且富于优越的个性。” 了解孩子的妈妈 虽然费迪南妈妈一开始担心儿子的特殊性情,会使他受到同伴排挤而孤单,但是她却试着了解孩子,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母亲这样的做法实在难能可贵,作为理想的家长形象经常被引为例证。 费迪南的妈妈在书中连续数页出现,画面始终洋溢着融融的暖意。这不只证明“她是一个了解孩子的妈妈”,而且暗示了使孩子安心的亲子关系。而牛妈妈挂着标示“母亲”的铃铛,更为图画增添了幽默的细节。 《爱花的牛》缘起 本书的作者,时任一家出版社主编的曼罗?里夫,为了让他的插画家朋友一显身手,在一个下雨的周日下午,仅花了40分钟就创作出这部作品,并塑造了一只性格独特的小公牛。可是,朋友罗伯特?劳森接到文稿后有些踌躇:他从来没有画过公牛,而且画出那种表情不断变化、情感十分丰富的公牛,对劳森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劳森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大量查阅资料,熟悉西班牙的风景和建筑、公牛的身体结构、斗牛士的服装等,之后他才有信心将此故事绘成图文完美融合的作品。从每幅画中大量真实而滑稽的细节里,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绘者的严谨与幽默。 让孩子自由选择 罗伯特•劳森在凯迪克奖颁奖时发言中说:“孩子们不管在趣味方面还是理解方面,都比大人更没有限制。就是说,孩子们还没有受到那种‘应该喜欢什么’‘应该怎么想’等思想的约束。创作者应该将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提供给孩子们,让孩子从中自由选择。” 诚如本书的绘者罗伯特?劳森所言:“某一幅画一个角落的小细节,或者一个特别的词或表达方式,说不定为某一个孩子打开窗户,给他看到难忘的东西。” 劳森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是在为大人还是孩子创作,从来没有因为假定的读者对象而改变自己的一个构思、线条或细节,从来没有因为害怕孩子不能理解而改变作品中的一个词和句。他希望,他“从来没有侮辱过孩子的智力”。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作理念,罗伯特•劳森同时赢得了孩子和大人的欢迎。 费迪南的永恒魅力 1936年9月在美国首次问世后,The 作为一本“永不过时”的图画书,费迪南的故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 《给我花,不要给我战争》 评介:柯倩华(转载自 联合报 读书人周报88.4.26) 《爱花的牛》(The 此书使作者里夫(Munro 故事由西班牙一只小公牛费迪南(英文原书名即是《费迪南的故事》)身上展开,它不像其它同伴跑跑跳跳斗来斗去,只喜欢独自、静静的坐在最爱的橡树下,闻一整天的花香。有一天,它不小心被黄蜂螫到,惊痛得大叫大跳,被误认为最凶猛的牛而载去马德里参加其它牛争着要去的斗牛大会。当全场热闹的观众和斗牛士都准备好要目睹激烈的对决时,费迪南只注意到女士们戴的鲜花。它在场中静静坐着,闻花香!最后被送回家,回到它最爱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里夫在《爱》书中表现出经营故事的功力,获得书评家一致的赞赏。他以简短的文字,塑造出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和幽默中带点儿滑稽的情境,使故事丰富而完整,有意在言外的寓意。这本书留名美国儿童文学史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常被绘本研究者当做图文合作无间的典例,绘者劳森功不可没。他以生动的图像,精确反映故事每一环节的情绪感觉,适切地诠释了作者的幽默感。 劳森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儿童文学界最多产、最受注目的人物,能写能画。评论家把他的绘画风格和布局结构归为传统派,最推崇他对“线条”的掌握和运用,称他为“线条大师”。他以蚀刻(用针和酸在金属板上蚀刻图画)著名,线条流畅细腻,而且表现出质感和味道。他的作品被认为代表“美国文化的美感”,充分展示图像说故事的才能。 他在这本画里,以看似平凡的线条勾勒出各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每一页情境中的感受。费迪南从花堆探出头来、在空旷中独行、背对读者走向大树、静静远观比斗中的同伴,远远呈现孤独、安静、驯良的身影,却没有寂寞和凄凉。我们因此认识主角,也了解了它的处境。小牛们在草地上呈曲线式跳跃和排列,形成优雅的律动。费迪南的妈妈连续出现三页,母子表情十足,画面洋溢生动温暖的情感,不只证明“它是一个了解孩子的妈妈”,而且暗示了使读者(尤其是小孩)安心的亲子关系。牛妈妈挂着标示“母亲”的铃铛,是幽默的细节。但最逗趣的应是大黄蜂制造的四页特效:黄蜂大祸临头的样子、费迪南惊惶的脸部特写、飞踢在半空中的后腿,最后是费迪南惊吓中的全景:既被黄蜂螫到,又被误选为最凶猛的牛。一个画面兼顾前后两件因果相连的事情,是图像诠释的表现,也使画面之间连续顺畅。斗牛大会的场面气氛和斗牛士使出浑身解数的模样,则是“临场感”表现得最好的部分,或许也是小孩看了会哈哈大笑的原因。这本黑白两色绘本,在“简单”中蕴涵丰富,有层次、动感和情绪,让我们重新思考图画在儿童绘本中的意义。 台湾从早期童书插画进入现在的绘本,并不是本土自然发展出的阶段,而是大量外来翻译作品涌入移植的结果,许多对绘本的观念有待讨论。强调“艺术性”倾向,有时使人忘记:好的儿童绘本不是因为有“美丽得可以挂在墙上”的图画,而是有“和文字一起为小孩说故事”的图画。作者和绘者之间的沟通,文图的紧密合作,是儿童绘本必要的特质。 既然是服务小孩,那么在翻译时也应考虑小孩的理解和阅读方式。本书的译文不仅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忠于原著的意义和精神;显然也顾及小孩的角度,所以文句好看而且好听,能流畅自然地朗读出来,并以口语化的方式“讲”故事。如各斗牛士的介绍,把原来的专有名词转化为小孩可理解的说明,让小孩能不受文化和语言的干扰,欣赏故事所传递的趣味。这种“心中有小孩”的译法,既尊重原作者和画者的苦心,也拉近小孩与书的距离,对于以译作为主的现阶段台湾绘本市场而言,更是值得重视和鼓励的。 这本书安慰了世界各地许多“和大家不一样”的小孩(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它也为台湾的小孩带来一些快乐。 |
前一篇:70个绘本画家的个人网站(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