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斯杯后发一下牢骚

标签:
斯坦科维奇杯中国男篮热身赛体育 |
分类: 篮球观感 |
郁闷的斯杯比赛,斯杯是亚锦赛前重要一次热身赛,是检阅队伍这段时间来训练的效果,是对攻防转换实战检阅。然这届斯杯比赛,中国队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跟以往热身赛的态度是大相庭径,是近年来热身赛罕见不重视的淡定,不以为意,说是应付也不为过,再也不把输赢当回事。以往热身赛是我们表演舞台,是战无不克,功无不胜,博取铺天盖地歌颂的比赛,队员们投入程度更是无可厚非,全情投入,全身心在球场上比赛,把热身赛当成生死战来比赛,因此,打架、血性、找裁判喋喋不休理论的场面时有,火爆场面在更是屡屡可见。我们理解为队员想留在12人大名单中为国争光,努力拼搏,成为一个正统的国手。
但本届斯杯,仿佛队员们都开窍了,思想上不把输赢放在第一位,极力充分表现自己会带球会投篮的极高天赋,谁拿球谁攻。也许这和比赛前到普陀山去朝佛开窍了,整支队伍有着脱胎换骨的意志表现,慈悲心、平静心有了,思想上也发生了特大变化,对于热身赛明显不感冒,不在意,不在乎,反正人家是BABY军团。思想上升华为无为。在比赛中也就没有激情,看看表现,一塌糊涂,无一是处,内线队员喜欢飘在外线放炮,虽然苏伟很努力,篮下表现可圈可点,但受制于自己的进攻能力和经验的欠缺。易建联,莫科攻击范围越来越离篮圈,加上大致年事关系,本来他也是外线进攻好手。而我们的组织后卫们,虽然组织上碌碌无为,但是进攻上单兵作战能力超强,强硬铁匠心理素质让打铁声变成优美旋律在赛场上响起,不把篮筐砸碎誓不罢休的铁血意志可圈可点。结果组织后卫们在斯杯上被剥个精光,不但被打回原形,也被打得体无完肤,连一丝遮羞布都不复存在。几个所谓组织后卫在最能体现其组织能力的助攻上是惨不忍睹数据,在场上没办法组织起有效进攻,本届男篮在组织后卫上邓政委是空前的海选,结果还是没办法找出个稍微有那么丁点有组织能力的后卫来。粘球,喜欢卖弄带球技术,不到迫不得已时刻坚决不交出控球权,喜欢进攻,不管远近,视野狭小,常常停球找人,贻误战机。传球时机无法把握,也没办法把球传到内线,更不用说调动全队的进攻。
斯杯一个很深刻印象,其他三只队伍,在阵地战中,他们都是通过耐心倒球寻找出合理的投篮时机和投篮位置,一个进攻基本上五个人都有触球。而我们阵地进攻,基本上是两个后卫在唱二人转,在外围自个玩自个,二十四秒逼近时候仓促出手,勉强投篮,当然了投进是个人能力,印象分应该不少,投不进呢,那是因为时不待我,无奈的出手,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就不能不会传球呢?还是老掉牙的长叹“为什么我们的组织后卫把自己进攻作为首选,不屑助攻,不愿意传球呢?”
几场热身赛下来,左右不是,要战术没战术,尽是后卫在出风头,看到的是一个业余球队表现,别说团体篮球,从这四场比赛看跟团体这两个字无关,连像样战术配合都没能打出来,拆挡吧,唉,拆完后要不就是后卫自己浪投了,要不就是异想天开把球传丢了。乱、散、慌。每个人似乎都有一身单打强打好本领,结果却在表现时候常常演砸。总是简单事情复杂化,好高骛远,自己本职工作没能完成却去干份外之事。内线队员远投,组织者强攻抢攻。个人主义强于集体意识。
防守上从分数上来衡量是赞美之词满天飞,可是看看比赛场面,对于外线防守还是不行的,联防,但是人家通过几次倒手就把防线给倒垮了。对方小个子突破很犀利也很自如,一个变速,一个变相就让我们的后卫赔上一次犯规或是目送篮球入框。
这种表现让看球无奈,叹息。“争夺季军”这四个字看起来特带劲,状元、榜眼没指望,得个探花毕竟也是第三啊!这放到奥运会上可是铜牌得主,也不错嘛。可是要是前面再加上四只队伍中争夺季军就............。唉,这文字就是贼能提士气,鼓励士气。可惜到头来,斯杯四场比赛一场不胜,这第四名,没有铜牌但是已经在铜牌身边徘徊了。前提啥都不说,就是一句话“斯杯通过队员的给力表现取得第四名佳绩!!!”
热身赛是为正式比赛做准备,是检验这段时间来训练内容,防守阵型,进攻套路,是检验训练中技战术在实战中实用性和有效性,但是从这四场比赛中看不出这段时间来我们队员在训练中学到什么东西,但在比赛中好像队员这段时间是在勤修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队员在场上是随意发挥,尽情表现——自己的能力。
四场比赛四场落败,虽然比赛过程不乏有队员精彩表现,但是这一盘散沙如何粘合到能够在亚锦赛夺冠呢?真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