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风景--天坛祈年殿金章铜样纪念章

标签:
北京风景华标图上海造币厂殷国清天坛祈年殿 |
分类: 金银章牌 |
直径:27mm 金章铜样
发行数量:10枚
正图:北京天坛祈年殿景及主题文字
背图:华标图及中国北京字样(笔者藏有华标图上P铜样更少)
铸造:上海造币厂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
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前身为"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嘉靖十九年(1540年)拆除。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建成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更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这种设计受到了"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
。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发行数量:10枚
正图:北京天坛祈年殿景及主题文字
背图:华标图及中国北京字样(笔者藏有华标图上P铜样更少)
铸造:上海造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