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径:38mm银上色
正面;罗丰禄肖像图
背面;英文主题文字
铸造:1900年英国伯明翰
罗丰禄,字稷臣,1850年10月21日(清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为新梅公支系第六世孙。罗丰禄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留学,之后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公使馆翻译、驻德国公使馆翻译。1880年2月,学习期满回国,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外交顾问兼翻译。1883年5月,罗丰禄调升水师营务处道员,后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1896年清朝廷谕命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出任驻英兼意、比三国公使。罗丰禄的侄子罗忠霖在甲午海战中在定远舰上服役并英勇牺牲。
1900年清朝大臣1900年清朝大臣罗丰禄像纪念章一枚,英国伯明翰铸造,铸模清晰精美,人像磨砂,形象传神,精制镜面底版,光泽一流,品相状态顶级,极为难得,为此公司此品种第一名分数且此等级仅三枚
罗丰禄,字稷臣,1850年10月21日(清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1867年(清同治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经甄别遴选,罗丰禄入后学堂学英文、驾驶专业。1874年3月以大考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受到船政大臣沈葆桢赏识和提拔,破格升任教习。1877年3月,清廷选派第一届赴欧留学生,罗丰禄以候选主事、翻译身份获选。1878年(清光绪四年),罗丰禄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公使馆翻译、驻德国公使馆翻译,边从事外交翻译工作边学习。1880年2月,学习期满回国,罗丰禄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洋水师营务处工作,并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充当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兼翻译,同年4月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在大沽海神庙选购民地建造船坞,并回福州及上海等地招募工匠等200余人,使大沽船坞"遂成规模",建成北洋海军基地雏形。1881年2月,经李鸿章奏请由候选主事升同知,赏加四品衔。1883年5月,罗丰禄调升水师营务处道员。翌年春、秋,罗丰禄两次邀同英、俄两国水师官兵到天津水师学堂参与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会考。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罗丰禄升任天津水师学堂会办。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罗丰禄随李鸿章赴日谈判。在德国,罗丰禄参加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见;在英国,谒见维多利亚女皇,获赐"罗稷臣丰禄爵士";在法国、比利时、美国等参与各种外交活动,1896年清朝廷谕命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升任太仆寺卿(从三品),出任驻英兼意、比三国钦差大臣,逐渐成为一代外交重臣。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罗丰禄升任天津水师学堂会办。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罗丰禄随李鸿章赴日谈判。在德国,罗丰禄参加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见;在英国,谒见维多利亚女皇,获赐"罗稷臣丰禄爵士";在法国、比利时、美国等参与各种外交活动,1896年清朝廷谕命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升任太仆寺卿(从三品),出任驻英兼意、比三国钦差大臣,逐渐成为一代外交重臣。1896年4月,罗丰禄以翻译身份随李鸿章从上海乘法国邮船"爱纳司托西蒙"号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参加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谈判。随后罗丰禄又随代表团出访德、荷、比、法、英、美等国。1896年11月23日,罗丰禄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出任驻英公使兼驻义(意大利)、比(比利时)公使,
1897年授三品京堂衔。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英、法、俄、德、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沙俄在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京津的同时,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于11月诱逼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妄图变中国东北三省为它的殖民地。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声浪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官员亦表示反对,日本、英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也向清廷施加压力。清廷左右为难,既想与沙俄维持共同制日同盟关系,又想利用西方列强力量迫使沙俄从我东北撤军。1901年8月29日,清廷调"外交干才"罗丰禄任驻俄公使,授一品顶戴太仆寺卿,去与沙俄交涉归还东北三省,但罗丰禄由于患鼻癌终未能成行。1903年罗丰禄病故,终年53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