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冯韵明
直径:139X59mm 黄铜上色
发行数量:199枚(浇铸)
正图:张大千头像
背图:张大千画“攀猿图”
铸造:北京格申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他在论画说中写道:“我爱画马﹑画猿﹑画犬,因之也爱养马﹑养猿﹑养犬。猿是世界上最有灵性,最有感情,但最怕伤感的动物。猿与猴子是不同的,一般人总是分不清。猴子性淫,难分好歹,你喂猴子的东西它乱咬乱丢,明明吃饱了,也要啃一口来吐掉,接过来再抛掉;
猿就不同了,饱了之后就不要,还有小孩子手中的食物猿不会抢,猴子可就会乱来,所以我是喜欢猿而从来不养猴子。”
大千曾画过多幅以猿为主题的画作,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黑猿转世,另一方面也心中有猿。据先生自叙及张家传说,先生在即将临盆时,其母亲曾友眞曾做一梦,梦见有一长髯老者持一大铜盘送给曾氏,盘中蜷伏着一小黑猿,曾氏接过此物后,老者即倏忽不见。曾氏惊醒后不久,即生先生,故有“黑猿转世”之说。
大千21岁赴上海拜曾熙(农髯)
为师学习书法,曾熙拫剧黑猿转世之说,为他取名为“蝯””(蝯为猿的古字),直到三十年代中才改为“爰”。
大千早在30年代初已作《仿易元吉槲树双猿图》,直到81岁时又作《攀猿图》。六十年间曾画过不少猿画,其中应以敦煌礼佛后之槲树双猿图最负盛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