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布币--武安尖足钱币

标签:
战国布币武安尖足钱币殷国清邯郸郡 |
分类: 历代钱币 |


战国早、中期赵国所铸布币,因足部成尖状而得名,有大小两种,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小型尖足布属半釿(“釿”是战国时期货币单位)布,通长5cm左右,重约6.5g,目前已发现50多种。
小型尖足布种类繁多,其收藏价值因钱面文字的不同有很大差别,其中“兹氏半”、“邪山”、“大阴(半)”、“蔺(半)”、“平周”、“平州”、“武平”、“武安”、“晋阳(半)”等9种为常见品种,武安背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版别较多。
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为赵之武安邑,秦灭赵后,武安属邯郸郡。
武安市中山桥
汉初设县,属魏郡。当时县城在今市区西南50里固镇。
王莽新朝时,改武安为“桓安”,东汉初复名武安。
隋代县城移至该地。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来武安先后改属紫州、慈州、洺州、磁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武安并入邯郸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安仍属磁州。
民国初废府置道,武安属河南省河北道。民国十三年道废,直属河南省政府。1937年以来,先后改为武南县(1941年)、武磁县(与磁县一部分合并后1942年成立)、武东县(1944年)。
1945年县城解放,原武磁、武东县撤销,设置武安县。
1946年,恢复武安县原建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武安由河南省划归平原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1958年,撤销武安县,西部并入涉县,东部划归邯郸市,称武安矿区。
1961年,恢复武安县原建县。
1988年10月6日更名武安市,为省属县级市,由邯郸市代管。
前一篇:战国布币--彘邑钱币
后一篇:战国布币--虞阳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