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卢比有领立花一卢比银币

标签:
佛学卢比印度卢比民国铸造量 |
分类: 近现代机制币 |
1.光绪28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第一期;
2.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五年为第二期;
3.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三期;
4.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第四期。
四川卢比的含银成色悬殊很大,高的90%;低的只有10%。所以泉友们将含银在九成左右的分作一类;七、八成的分作二类;五、六成的分作三类;五成以下的由于显出铜色,便分作四类红藏洋了。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类别大概区别如下:
一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分为有衣领和无衣领,背面“四”字中间为两点,“四”字右上端有三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或横花。其中无领立花的版别较少,但是有领横花和有领立花右上端有一酷似蝴蝶花叶的属更加稀少的版别。一类各种版别铸造量约1000万枚。
二类卢比:正面光绪像有衣领稍胖,背面“四”子中间为两点,花纹比一类略粗,“四”字右端有一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二类四川卢比的铸造量约980万枚。
三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已变形,有衣领,背驼或方头,背面“四”字中间为八字,花纹比较粗糙,中央为一立花,铸造量约430万枚。
四类卢比:也就是红藏洋类,正面光绪像有衣领,头像粗陋,俗称“红脸藏洋”,背面“四”子中间为八字,花纹粗糙。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总铸造量为2550到2750万枚左右;二分之一卢比约13万枚左右;四分之一约12万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卢比只在成都铸造。
红藏洋还有一种打印藏洋,是理圹喇嘛寺(长青春科耳寺)在红藏洋上打上印记,以一类或二类卢比强行升值流通的结果,其中印戳打在正面光绪面部的红藏洋较少.
随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很快着手此项工作,在成都造市厂采用新式机器,开始大批量铸造仿照印度卢比形式的银币。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王侧面头象和英文国王名字,背面铸有英文“一印度卢比”及铸造年份。而四川仿铸之银元,正面采用光绪皇帝的侧面头像,背面铸有“四川省造”四字,四周环绕花草纹饰。面值分别为一元、半元(五角)及四分之一元(二角五分)三种,计合清库平银三钱二分、一钱六分和八分。此种新式银市,是我国最早有人物图象的银市,也是唯一有帝王头像的银币。
历史上,人们称这种仿造市为“四川卢比”、“川铸卢比”、“川卡”、“藏洋”。西藏民间还称之为“赵尔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