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天气很冷,下着小雨。我和学校老师、还有部分同学,冒雨来到了有名的黑铁山起义纪念地。今年是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七十一周年。
黑铁山并不高,在山下仰望山腰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我还是感到了它的高大、遥远。虽然我多次爬过这座山,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纪念碑前,想来那已是十八年以前的事了。
我的记忆里,在学生时代,清明节前后为在保家卫国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扫墓是年年都经历,次次有不同的感受,今天,让我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触。
在纪念碑下,我看到了已经有人先与我们祭奠了英雄们。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于1988年落成,仰望纪念碑可以看到:纪念碑主体用紫红色花岗岩石砌成,呈并立的两支三八式步枪状,顶端连接部是一把白刃闪闪的刺刀造型,“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由张震将军题词。我们举行完仪式后来到了山下的纪念馆。纪念馆的馆名也是由张震将军亲笔题词。走进纪念馆大厅,迎面是“义旗从这里举起”七个镏金大字,西侧墙上是黑铁山起义歌,东侧墙上是一二八师的师歌。这些歌词内容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中国人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我看到了他们不屈的精神,看到了不朽的民族意志。
讲解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是太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用浓厚的地方口音向我们介绍了黑铁山起义的经过,我们眼前展现了英雄们抗击日寇、顽强战斗的情景。
展厅内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现了英勇悲壮的黑铁山起义经过及其战果。我从一位位英雄身边走过,这些人牺牲时都很年轻,为了抗击日寇,他们牺牲了生命、牺牲了幸福、牺牲了家庭。一马三英烈的事迹更是让我充满敬意。在很多的事迹介绍中,我看到了一个在我心里住了多年的名字——陈凤亭。他是我的爷爷。我们家人都没有见过他,只听村里人说他长得很高,是个抗日英雄。他对于我来说,非常非常遥远,比起其他的英烈们,他让我更陌生,虽然,我从书上读过他的事迹介绍。我清楚地记得,小时侯,每年的清明节早晨,全校的师生都会到他的墓前致词祭奠他。今天能从这56名著名英烈里看到他的事迹,能在这样一个让人崇敬的地方祭奠他,我竟然觉得他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了,他变得真实起来。
要离开黑铁山了,我再一次回头望望那高处的纪念碑,看看近处的纪念馆。革命先烈们,各位英雄们,再见了!那位老支书说得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志士,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有更多的人继承了他们的遗志,所有想破坏今天安定生活的人都不可能得逞!难道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