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
(2015-07-16 03:14:45)
标签:
育儿家长命令式强制 |
分类: 教育育儿 |
后来迈长大了,九岁,十岁,开始冲突。他会质问,为什么要这样。有时候梗着脖子,一副倔牛模样。两人僵持在那里,你要求,他反抗,你命令,他质问。最后或不欢而散,或不了了之,或硝烟弥漫。对付迈开始让人头疼。命令已经代替不了教育。
典型的一次对抗是关于收垃圾桶。垃圾桶归迈管,这是早就分给他的任务。只是迈对这项工作不情不愿,每次都要我们提醒,催促。有一次迈的牛劲儿上来了,坚决拒绝收垃圾桶,并咄咄逼人的质问,为什么要收回来,为什么不留在路边,并气势汹汹的反问:垃圾桶留在路边,你出门就可以扔垃圾,还方便,而且以后也省得拉 来拉去的了,不是都方便吗?
一贯的家长作风,命令式教育让我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只是跟着习惯跟着感觉走,让孩子干什么,让孩子不要干什么。孩子这一质问,我很快理屈词穷。我强词夺理,先是“一直都这样做的”,后来“别人都把垃圾桶收回去的”。我当然认识到自己的解释完全站不住脚,孩子当然也完全不买账。当我说“一直都这样做的”时候,我自己的脑子里就出现“一直这样就是继续这样做的理由吗?不考虑合理性?错了也不改吗,就因为一直这样?“。当我说“别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立即想到平时孩子对我说“别的同学都玩游戏”时,我经常对孩子说的话“不管别人是怎么样,这件事对,就做,不对,就不做。别人做不是自己也要做的理由”。此刻我却不假思索的把这样的话拿来搪塞。
孩子不买账,我们僵持在那里。尬尴迫使我思考,对呀,为什么要把垃圾桶拉来拉去的呢,这样做一定是有道理的。道理是什么呢?
其实道理还是比较明显的,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而已。人们不只把垃圾桶放在路边,不要的任何垃圾废品等都放在路边。放在路边的意思就是告诉别人,这些东西我都不要了,随便捡,随便拿。想想我们自己捡回来多少桌椅板凳和柜子。周二收垃圾,那么垃圾桶只应该从周一到周二出现在路边,其它时间还在路边,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垃圾桶本身就是垃圾或废品,我不要了。
当然不会有人捡个垃圾桶回家,但是负责收破烂的政府是要收走的。如果这个垃圾连政府也不收,你还放在路边,按照法律,是要罚款的。
我把这道理讲给迈,他二话没说,扭头出门就把垃圾桶收回来了。
告诉你,不止如此。第二周,迈主动把垃圾桶拉出来,收回去,都没等我说。破天荒第一次啊。当我下班回来看到垃圾桶已经整整齐齐排在路边,第二天又收的干干净净,心里真高兴啊。那句话“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要他这样做,孩子就会更配合,更愿意去做“还真是管用。不光孩子,成人也是一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