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跟父亲聊天,说我们村子的中心,原来有一个石头拱桥横跨主街道,拱桥的南端是一家住户,拱桥的北端是一个戏台子,旁边就是那棵声名远扬的老槐树。父亲同意。我又进一步描述,当时我们的村庄多么美丽,有一条小河伴随主街道从村西一直流淌到村东,在村子的东头还有一个小石桥。我沉浸在那个美丽的亲切而且遥远的回忆中。
父亲说:“那个拱桥坍塌的时候,还没有你呢”。也就是说,我未曾有机会与那座美丽神往的拱桥谋面。我当时怎么也不能接受这种断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小桥的样子,是那样的清晰具体。她的形状、桥拱、桥面、那些大大的石条,她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栩栩如生。父亲说,肯定是我听老人讲过,自己在脑子里形成的影像。那怎么可能这么具体清晰呢,而且我一点也不记得有谁给我讲过村子里那些过去的事情。一定是父亲把时间搞错了。
昨晚,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儿子突然又提起那件他说了不知道多少回的事情:“那次我们在海淀公园玩的时候,一条小虫子掉到妈妈身上,把妈妈吓坏了”。儿子每次都绘声绘色,好像这件事就发生在昨天,可事实是,这是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如果非要为这件事找到点根据来头,那也是我和他爸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在校园里有过那么一次,我被一条突然从树上掉下落到身上的小虫稍稍惊吓了。一定是他爸为了取笑我和取悦他儿子讲过它。儿子把这件听来的故事在头脑里情景化了,成了他亲历的场景,而且还适当加工,把地点改成海淀公园的草坪,而让它变得合情合理。
原来,每次儿子提起这事,我总是无情的告诉他根本没这事,或说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根本还没有你。这孩子都强调,就是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发生的。他辩解,还因为我的否定觉得委屈。我纳闷,没有的事情这孩子怎么说的有鼻子有眼,还使劲坚持。
昨晚儿子再描述“虫子”一事,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我的“拱桥”。多年的困惑一下子豁然开朗。父亲的时间是对的,“美丽的拱桥”只是我的幻象,这幻象也一定是源于我听到的长辈的讲述,而且,我也一定对她进行了适当的加工、美化。语言信息经过大脑加工,真的可以变成情景,而且让自己深信不疑。
可是幻想出的拱桥是那么美好,我真希望自己真的曾经在上面嬉戏玩耍过,在石头桥洞下穿梭往来过。所以我决定,如果儿子会再一次提起他的“虫子事件”,我就和他一起回忆那件美好的趣事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