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尾巴哪儿去了?
(2009-06-02 13:13:18)
标签:
小蝌蚪青蛙尾巴科学育儿 |
分类: 成长日记 |
昨天,儿子从海淀公园捉回来一些蝌蚪。
看着拖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的小蝌蚪,儿子发问:“妈妈,小蝌蚪变成青蛙时,尾巴哪儿去了?”
是啊,尾巴哪儿去了?我们都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知道小蝌蚪的尾巴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不见了,可是它去了哪里?
课文里没讲。前日刚和儿子一起读的《新自然观察法——青蛙》里,也没有讲到这个知识。
奶奶斩钉截铁地回答:“包在青蛙的身体里面了”。变成脊椎了?不大可能吧,尾巴好像很快就不见了,蝌蚪变成青蛙是一点一点来的呀。
今天上网查资料,网友们的回答可真是千奇百怪啊,里面也有我家奶奶的说法。不过通过分析比较,我认为尾巴“自溶”的说法比较靠谱。难道这还是一个科学上的未解之谜吗?为什么像课本这样的正规读物里都避而不谈呢?
小蝌蚪的尾巴是逐渐被一种溶解酶体“吃”掉的。大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动物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在细胞质里有一种小小的细胞器,叫做“溶酶体”。这“溶酶体”有两个功能,一是吞掉进入细胞里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是溶化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或多余的东西。小蝌蚪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游动,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样,它就能靠四条腿在水里游泳了,这时,尾巴就成了多余的“废物”。于是,“溶酶体”就逐渐地把尾巴“吃掉了”——溶化掉了。这种现象,生物学叫做“自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