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眼镜看孩子
(2009-03-17 12:51:12)
标签:
肯定孩子忽略错误教育 |
分类: 教育育儿 |
儿子喜欢鼓捣点儿东西。
周末在家,他又突发奇想,要给他的纸飞机做一个弹射器和跑道。自己拿个纸箱子剪了一阵子,剪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纸板子,拿过去给我看。我正在洗脸,没戴眼镜,看那纸板子整整齐齐的,赶紧夸:“你自己剪得呀,真整齐”。儿子指着纸板的边边说:“你看这儿”。我顺口说:“真齐,真棒”。
儿子没再言语,专心做他的飞机弹射器去了。
我回过神一想,不对,大概是儿子对自己剪得不是很满意。听他的口气和刚才的话语,就是这样。
我庆幸自己没戴眼镜,看不清楚,顺嘴就夸了孩子。让这小子乐滋滋做他的东西去了,最后,做成了。
如果我看得明明白白,孩子指着不整齐的边边给我看,八成我得说:“没关系,再修一修吧”,没耐烦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怎么剪成这样了,去再剪一剪”。
这“再修修”、“再剪剪”,说不定他的热劲儿一过就不弄了。
在教育孩子的经历中,往往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我们家长认为很简单,孩子却做不好。不是孩子做不好,是因为我们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我们没想到,“简单”是因为我们已经练习了几十年,而孩子才刚刚起步。这时候,家长的认为“很简单”,就很容易把孩子的能力看低,严重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这样的例子还真是不少。
孩子学写字,歪歪扭扭、缺胳膊短腿,甚至要让你倒着看、背后看,我们觉得很奇怪,怎么总这样;孩子学跳绳,总也跳不过去,手脚动作老是不一致,我们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孩子系鞋带怎么那么慢,动作还那么笨拙;孩子洗脸的时候总是把袖子湿了,甚至胸前都湿了一大片;孩子撕纸,折了整整齐齐的印儿,他们去无论如何也撕不齐……
可能他们很认真,很努力了,可是我们仍然觉得“很糟糕”,因为这时候,家长在上,孩子在下。我们也许会本着对孩子好,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让他们修改、重来。到后来,孩子直接反感不干了。
相反的情况也有。像我家的孩子,乐感比我强,表达能力也不错,爱动手鼓捣个东西,还对机械构造有兴趣。而这些方面,他妈妈我都不在行。所以,我经常会觉得儿子“了不起”。认为孩子“了不起”,是因为这方面我们在下,孩子在上。这时候,家长自然就会夸赞和鼓励孩子,当然会促使孩子在这方面真的“了不起”。或者我们对某方面不看重,也就不会对孩子要求太高,反而舍得对孩子进行表扬和称赞,促使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可见,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而家长的态度,通常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情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的判断。这判断,却未必客观。
摘下眼镜,不要紧盯着每一个细节,忽略孩子的失误和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蹩脚之处。摘下眼镜,我们看见的,更多的就是孩子的优点。摘下眼镜,你会发现,站在你面前的原来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时候,肯定和鼓励自然而然就会从我们的嘴里,尤其是从我们的内心里涌出。
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就像得到了春雨滋润的小草一样,以你想不到的速度飞速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