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的一篇日记——漫谈,做了母亲
(2008-12-31 12:52:22)
标签:
孩子生病焦虑游子吟育儿健康 |
分类: 教育育儿 |
这是半年以前的一篇日记,本来有感而发,要写一篇做母亲的话题,因时间跨度太长,就写不下去了。今天看见,把它贴上来,把那么多的焦虑担心倾吐出来,并一股脑丢掉。
昨晚,饭后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儿子突然的咳嗽,引起我一阵烦躁,着急发火说了几句气话,我就出门走走,平息一下情绪。
儿子的几下咳,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他曾经久治难愈的咳嗽的恐惧,莫名的烦躁和苦恼袭击过来。
儿子四岁多的时候,因为事情多,没顾得上也大意了孩子的身体,导致儿子从九月份到十二月中旬,咳了三个多月。去了多次医院,逼着孩子喝下了足有一大桶的又酸又苦的中药汤,就是不见效果,真是遭罪。咳嗽睡前最重,我们躺到床上,儿子就不自主地一声接一声咳,咳得我真是又着急又烦躁,毫无办法。好不容易睡着不咳了,我也迷迷糊糊睡去,突然的一两声咳又把我从睡中激醒,痛苦地瞪着空洞洞的黑夜,之后几乎不眠。那一段时间,感觉儿子的咳就像我惧怕的魔鬼,躺到床上后,恐惧它随时会来,又盼着它赶紧过去。儿子咳声起来时,我控制不住情绪,曾经说过做母亲的最不该说出的话。
每次去医院,都要追问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总是不慌不忙地说,没什么大毛病。我都要失望地追问:那为什么总也不见好,什么时候才能好。医生就安慰我说:你不要太在意,你先放松心情,正常生活就好。
我对医生的回答照例是不满意。总要说出个所以然呀,孩子都咳了那么长时间了,父母能放松心情才叫见鬼呢。可是又毫无办法,医生每次都这么说,再弄些无关紧要的中药汤就给我们打发走了。
我自己也上网查,到底是过敏性咳嗽还是神经性咳嗽,自己不能确定。
也经常熬了冰糖梨水给他喝,还把白萝卜和雪梨榨汁煮了喝,照常没有明显效果。我常常为了让孩子多喝一两口水而大呼小叫甚至气急败坏,好像那多喝得一口水能起到水到病除的作用,整天为一点小事就神经质。
儿子的咳声在我成了世界上最令人恐怖的声音,咳声一响,我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感觉随时可断。
一次,儿子紧密地类似清嗓子的咳声让我心烦意乱,心头的烦躁火苗一样向上窜,顿时就失去理智的训斥责骂了孩子。孩子无过,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我突然感觉,自己快要爆炸了,如果再待下去,不知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我跑到小屋,把老公赶过去陪伴孩子。我独自躺在小床上,被自责、羞愧和无奈包围着、折磨着,一样用眼泪陪伴着无眠。
在这样的焦虑、担忧和神经质中过了三个月,三个多月后,儿子突然好了。就如它来的时候,没有征兆不明原因。
一段黑暗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去年冬季,儿子的咳又如期而至。我的神经又绷紧了。我担心儿子的咳成为习惯性和季节性的,这就意味着每年冬季儿子都会咳。好在,我吸取了医生“家长不要太焦虑”的告诫,而且儿子上次的突然好转也给了我信心,我知道不管俩月三月,儿子的咳就会好。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不急躁不发火,气氛轻松心情好,儿子的咳才可能好得更快。
当我真的不那么紧张时,我发现儿子的咳其实没那么可怕,基本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睡中咳几声,他也不醒。我也没有再疯狂跑医院,逼着孩子喝药汤。孩子也真的情况比上年好得多,咳的程度轻,几天咳几天不怎么咳,而且不到两个月就不咳了。
写到这儿,已经是2008年的10月22日了。不好意思,一篇日记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又要到冬季。今年,儿子年龄又大一岁,而且因为练习武术和游泳,身体更加强壮,儿子的咳肯定情况会更好一些。
今年春天,不知怎么回事儿子又得了鼻炎。之前并没有感冒,又是没有征兆不明原因。又让我们好一通担心和忙活。
鼻子不通气,就像咳嗽一样白天轻夜间重,儿子睡觉时就张着嘴。用嘴呼吸有多难受,我自己试验了一下,几乎难过的掉眼泪,心疼儿子。我常常在儿子睡着后将手放在他的脸前,想检查他到底是用嘴呼吸还是用鼻子呼吸,也没查明白。每天早晚打着手电筒配合老公给儿子清理鼻孔,滴药水,从那时起,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鼻孔很有兴趣。我才知道,人的鼻孔看起来圆圆的,其实深处的通道非常狭窄,稍有炎症肿胀就能封住通道。
去了几家医院,也照样没说出个所以然,点了不同品牌的滴鼻子的药水。因为据说这类药物都容易让使用者产生依赖性,所以我给孩子使用起来非常担心也很犹豫。
后来去了我们信赖又痛恨的儿童医院,只挂上了个普通号,年轻的女医生温和而坚定地说,是过敏性鼻炎。用药三两天,果然效果显著。两周后遵医嘱复查,已经全好。
据说游泳有利于增强鼻粘膜的适应和抗寒冷能力,能预防鼻炎,所以今年暑假不顾他爸的反对绝然同孩子一起学会了游泳。希冀儿子从此不再鼻炎。他爸担心卫生问题仍然不支持常游,也由于天凉,已经不去游泳了,心有不甘。
因为鼻炎去医院时,也顺便挂个外科检查一下孩子的疝气。提起疝气,又一桩我们曾经多年的烦心事。还是上幼儿园小班时,幼儿园的保健医就说孩子可能有疝气,因为几次在玩耍时突然肚子疼,并因此把我叫去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每次在半路上儿子的肚子疼就突然消失了,没事人一样的嬉笑玩耍。如果疝气,就需要手术,可是医生没有亲见症状,无法下结论,就不给手术。一年内有五六次,我们很是忧虑,心情沉重。
一年后我们搬家到了西区。搬家后就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可是因为不放心,因感冒咳嗽等去医院时也往往挂个外科让医生检查一下,都说是鞘膜积液。上网查,疝气和鞘膜积液相关又不同,但是不经B超也容易混淆。听医生的意思,并不严重,可是终究是我们心头一块放不下的石头。
随着孩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应该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孩子大了,随着孩子性别意识增强,他能让我们检查他的身体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我们就很难了解孩子的情况变化;因为不放心,总检查,屡次让孩子看医生被医生检查评说,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医生说,越早手术越好,风险小,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小。
我们都担心手术风险,即便是一个技术成熟的门诊手术,这是我们的孩子!可是不能因噎废食啊。
我从网上查到儿童医院邱晓红大夫医术高医德好,可是儿子的单侧斜疝按规定只在门诊,邱大夫不做。费了一番周折我们又特意挂了邱大夫的号,方才争得邱大夫同意。
手术非常成功。当天就回家了。压在心头几年的石头落了地。
我们说,儿子不是个省事的孩子。遥想我们小时候,糊糊涂涂就长大成人了,没觉得让家长有如此多的操心劳神。
儿子还有过几次意外伤,虽然不太严重。哎,真是不省心。
今天,已经是12月31日,2008年的最后一天了。今年冬季,儿子的咳没有起来,只是偶尔清一下嗓子。上学后,小东西在学校总不记得喝水,一天不喝一口水,真是让人又气又急,只好放学后努力多给灌一些。今年一年都没有感冒发烧,看来真是长大了,身体的抵抗能力和调整能力更强了。
感叹做母亲的操心,就想起那首妇孺皆知的《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