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美丽的泸沽湖畔,这里至今沿袭和传承着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化传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以女为尊,团结和睦的母系家屋结构,成年男女之间实行以情感为纽带,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离的两性走访制度,即蜚声中外的“走婚”。
成丁礼是每个摩梭人一生中必经的大事,在每年年初一举行:这一天全村将为所有年满十三岁的少男少女举行盛大的成丁礼,参加成丁礼的儿童将正式穿上本民族服装,并按摩梭传统礼仪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让孩子立于庞大的猪膘上,男童穿裤子,女童穿裙子,在举行成丁礼之前,摩梭孩子一律只穿麻织长衫,不穿成人的裙子或裤子。行过成丁礼之后才穿裙子和裤子,故此,成丁礼又称“穿裙子”礼或“穿裤子”礼。。成丁礼后,意味着长大成人,要参加成人劳动,且原则上可以谈对象走婚了。
关于十三岁举行成丁礼仪式的传说是这样的:很早很早以前,人和动物都没有生命年轮。后来摩梭人的始祖阿巴多要给各种生物体赠送寿命的期限,并且首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摩梭人,要她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聆听她的呼唤,尽早应声就可以得到高寿。这一夜阿巴多首先喊一千岁,当时一切生命都已入梦,只有灵慧的仙鹤听到她的喊声;后来她喊一百岁大雁答应了,它得寿一百岁。最终六十岁亦被狗应去了。一直到阿巴多喊出十三岁,酣然入睡的摩梭人才大梦初醒只得寿十三岁。摩梭人感到十三年寿命太短,去找阿巴多求情,与其它动物互换寿命,最后只有善良的狗与摩梭人对换寿龄。摩梭人为了祭奠狗的恩情,凡到十三岁都要行成丁礼,象征生命的开始;同时为了报答狗的情义,摩梭人过年都要先喂狗,看狗先吃肉或吃饭或喝汤来预测来年的天气、雨水、丰收程度,然后才吃年夜饭。
卓玛妈妈参加了泸沽湖畔宁塞村的成丁礼,这一年共有三女两男五个小孩届满十三,因成丁人数众多,所以也格外热闹。
初一清晨,成丁礼都在各家祖母屋内举行。祖母屋内有左右两根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男孩在左侧男柱下举行,女孩在右侧女柱下举行。数百年不灭的火塘上方供着猪膘肉、糖、茶、盐巴、水果、自制的各种糕点、银元及人民币等,火塘里燃着旺旺的火,香烟缭绕,油灯闪烁。仪式由达巴(本土原始宗教的传承者,相当于祭师)和藏传佛教的喇嘛来主持,如请到达巴就在火塘边做祭祀,达巴就会念诵:“今天星星明,月亮明,太阳明,日子亮堂堂,万事一切都合顺;你穿上裙子(或裤子)长命百岁……”若请到喇嘛要在经堂内做佛事,念诵各种祈福经。
在一声声悠扬的诵经声中,受礼的孩子在大妈或小妈(母亲的姐妹)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各自柱子旁,在举行仪式的柱子下,早已预备好五谷杂粮各一袋和一个完整的猪膘。当诵经声达到高潮时,受礼孩子一只脚踏在袋上,另一只脚踏在猪膘上,虔诚地脱去童装,换上崭新的成人装。
穿戴完毕,院内响起热烈的鞭炮声,然后,受礼孩子向天地、祭祀台、火塘、经堂、达巴、喇嘛以及曾祖母、祖母、母亲、舅爷、舅舅和长于她(他)的长辈磕头,接受她们绵长而深刻的祝福,接受她们馈赠的金银、衣物、布匹及钱币等礼品。此时是受礼孩子母亲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她热泪盈眶,引着她(他)来到香亭上香,祈祷孩子幸福健康。
吃过早饭,受礼孩子手持香柱,在母亲的陪同下,背着印有各种图案的饵块粑粑、猪膘肉、鸡腿和种种糕点,到各个支系拜年,支系亲友则重礼回赠。
中午,有成丁孩子的人家摆上了丰盛的酒席,作为客人,我们必须每家吃到,一轮下来,撑得是肚满肠肥,玉米做的苏里玛也令人飘飘然。
夜晚,典礼进入最高潮,邀请四乡八邻的摩梭人举行盛大的甲措(摩梭人的民间舞蹈)晚会,打跳唱歌,与给客人表演性质的晚会感觉完全不同,也有能说会道的主持人,成丁孩子的家长要发表感想和希望,要表演节目,还有些游戏,完全是村里人自娱自乐,最后成丁盛礼在欢乐的锅庄舞中落下帏幕。

男孩戴自制的瓜瓣式小帽或狐皮帽,也有的戴藏式金皮帽或礼帽,上身穿深色右衽金边短衣,下着长宽裤,腰束红、黄、蓝、黑相间的腰带,佩短刀或长刀,足登长靴,整套服装干净利落、威武雄壮。

女孩头上交叉盘绕用牦牛尾巴编制的粗大假辫,缠以蓝、黑丝线的彩珠,把垂下的丝穗置于胸前或腰部。上穿色彩鲜艳的短衣,下穿白色的百褶裙,长裙中部横贯一条红色丝线(传说红丝线是生命的轮回线),腰系红、黄、蓝、黑相间的彩带。配饰戴金、银、铜、象牙或石料的耳环、手镯或戒指,戴红、黄、蓝、黑相间的彩珠项链,腰胸间垂挂银制匙链。整个人显得亭亭玉立、气质高雅、华贵秀丽。

生生世世的祖母家屋

独特的祭品


热闹的篝火舞会

卓玛妈妈和刚成丁的大孩子们合影

雄伟的狮子山(也叫女神山)

美丽的宁塞村湖畔

宁静的里格半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