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 无二杂货 的第
我受邀在820中国民办教育节上做演讲,今天收到了文字实录和视频,第一时间放上来跟大家分享。内容较多,今天先整理出第一部分。视频也会尽快放上来。
在这个演讲中,大家问过我的很多问题,都有答案,比如我为什么在哥大读完金融要转行做媒体?为什么不去做投行?为什么不回新东方?我是如何当上主持人的?
回头看我自己人生每一步的选择,我发现自己一直选的是:不容易走的路。于是就有了这个演讲的题目。
不容易走的路(一)
820中国民办教育节演讲实录
演讲嘉宾:张晓楠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很高兴今天来到这儿与各位做交流。前面两位的分享让我很有收获,我在候场时碰到第一位演讲嘉宾:Andy,今天四千人的场子,Andy是第一位上来分享的嘉宾。
我问他Andy你几岁了?他说他11岁。其实我们想一想,很多人不要说11岁,就是31岁、51岁也没有Andy这样的经历,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他这份勇气。我说你紧张吗?他说有一些,我说那今天你在四千人面前做了这样一个演讲,你觉得对你未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我觉得未来多了一份底气。
对Andy来说,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并不容易,就像我今天分享的演讲主题一样——《不容易走的路》。很多时候容易的东西我们很快就忘记了,快乐我们很快也忽略了。可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吃的那些苦,我们接受的那些挑战会一直伴着我们,也是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地方。
为什么今天选择这样一个题目?
“不容易走的路”。今天看到这个场景,想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曾经我是新东方的一位老师,那个时候新东方还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也都是八九百、上千人,我第一堂讲的课、面对的第一个班级就是一千人,而那样一个班对我来说是一段不容易走的路,可是经历了那个过程之后我发现我的成长速度会更快一些。
我在这儿要跟大家分享三段对我来说不容易走的路。
我已经很久很久不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了,因为我觉得时间上面没有办法匀出来,但是当工作人员跟我说有这样一个教育的论坛,我说受众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说全是从事教育领域的。其实我对教育是有情结的,听到有这么多做教育、热爱教育的人,我就决定从北京赶过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呢?我觉得教育本身就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因为如果你想去发家致富,或许你不会选择去做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些需要企业和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每一个在组织机构中的人决定的——他有多强的能力,他有多强的责任心来决定这个企业、这个机构、这个行业发展的好与不好,这些都不是容易走的路。比如我们要生产一个产品,我们有那些机器,机器可以让它工业化、可以让它规模化、可以让它标准化,我们就可以保证质量。但是做教育不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靠的可能就是在台上的每一位老师,他是否真的爱他的受众、他是否真的爱这个行业?
所以,我愿意来分享是因为我是一个内心有理想、有情怀的人,我觉得人活在世上还应该有一份担当和责任,我也相信每一个做教育的人和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有这样共同的情怀。对吗?
昨天晚上我12点多到了酒店,一进到酒店大堂,我感受到了夜里12点多还非常热烈的氛围,很多人戴着嘉宾证还在激烈地聊天,我当时就跟工作人员说,你看,做教育的人就是不一样,他们永远充满着激情,他们的眼中永远有那样一种与众不同的光。
下面我来分享我第一段不容易走的路,十年前的一个决定。
2006年我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其实我去读的是金融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贷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听到内心的声音,发现或许读的专业和我未来想从事的工作之间并不完全勾连,我学了这个,但或许我并不想做这个,未来的人生我或许并不想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走下去。
我在美国看到了很多国外的媒体,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对新闻的报道方式,对于很多在现实中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记录,让我内心非常触动。从那个时候我开始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未来再次做选择,我不想做已经学了的金融,我想去做媒体,可是这样一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大家知道在中国如果我们要去做播音员、主持人,基本上都会是从那几所院校毕业的学生会比较顺理成章,对于我这样一个工作过好几年,并且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
但是,真正的梦想是偷不走的。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触和体会,也想跟大家分享,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受益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说,我今天有一个好主意、好想法、好点子,我这个点子这个想法我一定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要憋大招,我要闷着。但是现在互联网真的太发达了,你的点子有可能不会再值钱了,因为你今天说了可能明天别人就会抄袭走,而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今天说的点子以为是新点子,但是别人可能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尝试了很长时间。
如果你有梦想,如果你有想法,你应该大声地说出来,这个大声不是说你要昭告天下,至少让你信任的人,或者你觉得可能在这条路上能给你提供一些信息支持或者帮助的人,让他们听到你的声音。
对我来说实现主持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我认为我有这个梦想,别人永远不可能去复制。就算别人偷走你的梦想,也只能偷走你梦想的轮廓,永远偷不走你对于你梦想的那份执着、热爱与坚持,这个东西只要你有,没有人拿得走,所以不要怕让别人知道。
正是因为我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个时候我真是什么都不知道。比如我遇到一个人,我觉得这个人可能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我就会跟他说:你好,我有这个想法,我想做新闻主播。但是我不知道这个路该怎么走,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我见到那个人我会跟他说,我现在想转行跨行,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我要做哪些积累,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些提示?
就是这样,忽然有一天就来了这样一个机会。
有的时候我们总想我们能得到什么,却很少去想我们愿意付出什么?当你想做教育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我要为教育做些什么,而不是先想,我从中能得到什么。
我一个朋友,也是曾经新东方的同事,他当年申请出国读书比较困惑,因为我在新东方教托福,对于出国这套流程,包括国外的院校会录取什么样的人、资料怎么去写、会看重什么样的人,这方面我比较有经验,他是教国内考试的。
有一次他约两个同事一起吃饭,他说:我想出国读书,但我权衡自己各方面条件,我认为我没有办法去美国申请到好学校,所以我的目标定在了法国,我想去法国读书。
听了他的过往经历,我跟他说你为什么不尝试申请去美国?而且我要给你的建议是,你不仅要申请美国,你还要申请美国顶级的院校,因为他想读的是教育,他过去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在这方面都已经非常完美。有时候人就是容易错误地估计自己,有的时候我们高估了自己,有的时候我们低看了自己。
活着,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当时我跟他说,你一定要申请美国。他跟我说,其实他头一年申请了,申请美国失败了,所以第二年才放低了目标和要求,决定要申请法国。我跟他聊了一下午,聊了很多,我告诉他你应该怎么样去准备,你应该如何申请美国,最后他被包括哈佛、斯坦福等许多美国名校同时录取。他选择了去哈佛。后来他读完教育出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专门提到了我,并且感谢我说,人生中你总会遇到一些人,在那些关键的时刻,就是他们的一句话改变了你整个人生的方向或者是轨迹。
但是,在我用心帮他规划,耐心告诉他该如何申请美国名校时,我从没有一秒钟想过,眼前这个人能帮我做些什么。可是,我们都没想到,几年之后,他成了我和电视台之间的一座桥梁。
人生奇妙,明天继续
P.S. 如果愿意把你的故事和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无二杂货”跟大家分享,欢迎发邮件到:wezahuo@qq.com
来“无二杂货”,共叙澎湃青春。欢迎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也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微信号:wezahuo 或“无二杂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