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一个节目《职场人生》,昨天采访了俞敏洪老师。视频、文字、图片等会在下周贴出来。这期节目中来和俞老师交流,抛砖引玉的“砖头”是王小恺。节目做完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刚发到我的邮箱,我趁热乎贴上来。小恺同学是个语言能力非常强的人,能够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了下面贴的他的文章,我很开心,觉得我在做着一件正确并且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事情,这是我一生都在不断追求的东西,我会继续努力的。也再次印证,当我们努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从其中获得的更多,更应该感恩!谢谢小恺的分享,更祝愿小恺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做幸福的“砖头”
到现在我还未从兴奋中醒来,一直在怀疑这一切的真实性。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进行的太顺利了。幸福像“砖头”一样从天而降,将我砸倒了,砸晕了,至今未醒。北京,是个创造梦境和实现梦想的地方,我没来错!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最近我一直在考研复习的紧张中,一点点消耗着斗志和仅有的坚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的张晓楠老师的博客。隽永的文字,真诚的表达,睿智的话语一下子就将我征服了。就像一个沙漠中的旅人,突然找到一眼生命的清泉一样,于是我拼命的喝了起来。上网看看晓楠老师的博文,基本上是我这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下了自习后必干的事情。
2009年1月13日晚上,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在晓楠老师的博客上看到她15日要做一期关于俞敏洪老师的访谈节目,并且征集“砖头”。当时我也没有细想,就发了一封Email。第二天是我北大复试的最后一天,我一大早像往常一样起床,复习,准备出发。这时突然接到晓楠老师的电话,说看了我的信想和我聊聊。聊天中我才知道,原来“砖头”是要在镜头中出现,并肩负“抛砖引玉”重大任务的。因为一会儿要去北大面试,时间不够了,所以我们约好下午见面细聊。就这样,误打误装,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了节目的“砖头”。
下午从北大面试完,我就直接火速赶往无数次在晓楠老师博客上看到的著名地址:北京市北四环理想国际大厦20层。这里就是新浪总部。
进入新浪后,见到了晓楠老师。我心中超级激动额,这回可是真人啊,真人比博客上的还要漂亮,还要有气质。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会议室,然后又来了一位新浪的资深编辑——陈默老师。就是在这个会议室,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他们二位对我轮番轰炸。把我的故事、我的人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深刻剖析了一遍。我一会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会儿如粉身碎骨痛不欲生。晓楠老师是新东方名师、美国名校毕业,自然对我学习、工作上的选择问题洞若观火,几句话就点处了问题的关键,让我叹为观止;陈默老师是传大高材生、资深编辑,阅人无数,他提出的问题个个都直指我的内心深处,让我重新发现自己身上的错误,回去深刻反省。
所以即使没有后面的节目录制,这一个小时的谈话,也加深了我就自己的了解和我对未来的认识,这些都足以改变我的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争取和大师交流的机会,你的收获永远会有超出你的想象!
接下来嘛,就是令人激动的15号了。和俞敏洪老师面对面交流,进入真正的新浪演播厅,还是现场直播,这些中的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任何人幸运和激动半天的了,而我竟然同时获得了三个!所以,我乐疯了。
下午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和晓楠老师一起布置椅子,抬沙发,一切亲切而自然,好像在给自己家干活。或许是晓楠老师、陈默老师的专业、亲切和真诚让我对节目十分放心,或许是昨天的全面谈话让我对自己的了解更加透彻,我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更加期待。
直播开始了!屏幕上出现我们的画面,炫目的灯光,长长的摄影机,红红的沙发,漂亮的晓楠姐说着开场白,俞老师坐在对面,标志性的微笑,自信满满的表情,红色格子衬衫,牛仔裤,户外鞋,纯棉白袜子,和照片中传说的一模一样。这是真的吗?我产生了怀疑。我转过头看看旁边的晓楠老师,晓楠老师也用那双黑黑圆圆的美丽大眼睛转过来看看我。当时真想掐掐她,看看是不是真的。天哪,不是,在做梦吧?这一切,真的,太梦幻了!
俞老师开始说话了,比网上下载的录音清晰多了,完全的腹腔共鸣。声音洪亮悦耳如雅乐齐奏,语言生动流畅如泉水淙淙,逻辑清晰严密如江水滔滔。绝对不用重新编辑,俞老师的任何一段话,都可以直接当作文章发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成语:出口成章。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围绕着我的问题和广大在职场中奋斗着的年轻人的问题,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不一会儿节目就结束了,至今我还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节目中俞老师的经典妙语数不胜数:“男人一定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什么就什么都有了。”“就是刷厕所,也要刷成最棒的那个。刷成最棒的,自然有人会注意你。”“人最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感和成就感。”“真正的理想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回去反复体会。
当然对于第一次参加这样重量级节目的我来说,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主要的我觉得包括以下几点:
1.没有抓准时机,接过俞老师的话头形成互动,导致最后大部分时间成了俞老师和晓楠老师两个人的访谈了。俞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和一口气式的讲话风格,让人无从插话,而打断谈话更显得不礼貌。我也没学会如何在他喘息的瞬间,接过话题说下去形成两人谈话,而不是后半段感觉像俞老师的个人演讲。这是谈话技巧与能力的问题,以后要逐步提高。
2.没有领会晓楠老师眼神的意思。每次俞老师谈话告一段落后,晓楠老师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都会先望向我这边,再望回俞老师,接着问俞老师下个问题。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是轮到我说的时候了,而我没说,晓楠老师只好接过去了。看来我需要更多的默契和临场随机应变的理解能力。之前的几个问题都是晓楠老师先问我,然后我再说的,所以到后来我也陷入了这种等在之中,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给了晓楠老师很大的工作压力。其实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些,更多些参与意识。
3.现场紧张,表达生硬。嘴里老是觉得干,想喝水,而且前一天我们聊的时候很多出彩的故事到节目里都没有说。而且到后来我连我有什么问题都忘了,在心里上成了俞老师演讲的听众和崇拜者。其实,不应该老是回想自己之前想好的问题,而应该去跟着俞老师的思路走,并随时调整自己,随时提问,随时根据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就好了。
4.……
2008年8月8日晚7点40分左右,奥林匹克公园,俞老师从奥运接待中心匆匆吃完饭出来,马上要进“鸟巢”看开幕式。这时在门口工作的几个志愿者发现了他,将他团团围住,并索要了签名。兴奋写在他们脸上,幸福写在每个人心中。现在那个本子正静静地躺在我的背包里。时隔半年后我再次有幸见到俞老师,并和他深入交流,而且还是在这样的场合,以这种形式。我感到了我的幸运和上天眷顾,我是一块幸福的“砖头”。
新东方,俞老师,都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内心的感动和感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张晓楠老师,我相信您的美丽与真诚,一定能将这个惠及中国亿万在职场中奋斗着的青年的优秀节目——《职场人生》越办越好。感谢您给予我这样宝贵的一次当“砖头”的机会。正所谓抛砖引玉,我的收获真的价值连城!谢谢您!
感谢节目播出后给我留言,表达关心、支持和鼓励的朋友们,认识你们很高兴!这是小恺的福气!我会继续努力奋斗的,并且有可能的话,会将我的进步通过栏目告诉大家,和大家继续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谢谢大家啦!
砖头王小恺的自述
我考了3次研究生(2次普通研究生,1次在职研究生),做过“大学生村官”,做过兼职对外汉语教师。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好的工作要求有经验、有证书、有学历;不好的工作薪水微薄、没有合同、工作强度大。奥运会时过得很眩晕很精彩,但美好的东西历来都短暂。回到现实中后,发现现实真的很“现实”。漂泊在北京,住在10平米大、没有窗户的“小黑屋”里——成了“北漂”。原来的同学都找工作了,都挣钱了,我却向家里伸手——成了“啃老族”。住在原来学校旁边,办饭卡吃原来食堂的饭,走在熟悉的校园,曾经的同学朋友都已远去,熟悉的道路显得异常陌生——成了传说的“校漂”。再没有人一起结伴考研,独自一人上自习,常常怀疑自己在干什么?用隐约在远方的理想不停地鼓励自己,但是仍然不停困惑,不停迷茫。心中的梦想会真的实现吗?理想的工作真的可以找到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