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历华尔街新浪财经汤小东卢菁陈友义张晓楠新浪博客 |
分类: 新浪访谈 |
今天采访了三位嘉宾。从中午12点到晚上9点多。
先要说晚上采访的陈友义博士。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失去了工作。他是被裁的人当中难得愿意出来和我们交流的人。他在摩根大通做Portfolio Manager,工作了十年,是那里的Senior Vice President。05年开始在Washington Mutual工作。我不怎么欣赏中英文混杂着说话,但由于这些是专有名词,我放在这儿,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知道它们的本来面貌。据陈先生说,他是在华尔街,少数真正管钱的华人之一。说此次裁员,那些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进行买卖交易的,被裁的最多。他说要是放在10年前,他也许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此次裁员。但是现在,他是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他说,失去工作这件事情,让他被迫改变了这么多年来的生活方式。他六岁、九岁的两个孩子终于认识了自己的父亲,之前他们都很少见到爸爸的;失去工作让他有机会带家人出去度假。他说,华尔街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风险,每天都要考虑如何控制风险。所以他会勇于承担风险,会乐观的面对风险带来的结果。
他的Iphone上有40多条未查看短信。他告诉我说,以前都是有人帮他查这些的,现在失去工作了,也就没人帮他了。
讲接下来一个小插曲前,我简单介绍一个背景知识,呵呵。我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环保主义者。经常就环保问题问朋友同事甚至有时问不认识的人:
我说:你怎么把烟头扔在地上啊?
对方说:我看到大家都扔在地上啊。
我说:不能因为大家扔你也扔啊。大家做的是不对的。
对方说:那我往哪儿扔啊?
我说:你可以掐灭以后拿着,看到垃圾桶再扔啊。
。。。
今天,采访完离开办公室时,陈先生正要关门,我发现办公区里有个灯没关。
我说:陈博士,稍等,有个灯没关。我关一下。
陈博士说:没关系的。
我说:这样多浪费电,不环保的。
陈博士很同意我的说法。于是开始找开关。我们一同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无奈,我们只能放弃了。我心里还挺不好受的,觉得能源被浪费了。边走陈博士边跟我聊天,说:美国这个浪费问题啊,真是很严重。办公室从来不关灯。卫生纸餐巾纸都用的很浪费等。
我补充了一个,嗯,有些方面是挺浪费。比如买东西,不管买多大多小多少,都会给你塑料袋,而且都是挺大质量挺好的塑料袋。我觉得这点应该向中国学习,限塑。
我问陈博士,这次金融危机有没有让美国人这方面的意识或消费习惯有所转变,他说他觉得没怎么改变。
中午的采访地点是在华尔街人喜欢去的一家环境优秀的中餐厅,很多明星到了纽约也喜欢来这里吃饭。餐厅里贴着成龙等明星在这里的照片。中午时分,座无虚席。不过老板说,他们的生意还是受了很大影响。一个华尔街的朋友告诉我,餐馆生意不好,不是因为大家没钱消费了,而是没心情出来消费了。之前市场好,工作做得好,奖金拿的多,就愿意出来和大家聚会神侃。可是现在市场不好,在工作的这些华尔街人,奖金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没有奖金的情况,所以就不太愿意和大家频繁聚会,下班就回家了。
我想这是华尔街人的状况。对于普通老百姓,收入相对低的人来说,不去餐馆吃饭,很多应该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自己做着吃比较省钱。
先采访了美国华人金融协会会长汤小东先生。这个协会是全美最大的华人金融协会。小东会长谈了他眼中的金融风暴,和华尔街华人的现状。
另一位是曾经在纽约联储工作的卢菁博士。她当年主要就是负责银行监管的。她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美联储,分析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来纽约和很多华尔街人交流,我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有回国发展的愿望。很多已经在和国内的机构谈,也有已经在国内开始投资了的。不过他们也担心,回国之后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他们在这边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的储备,回了国是否能够有效的使用。
写完这篇博客,纽约时间早上5:30分了。我现在真是铁人阿楠啊!想起以前上大学,如果早上没课,经常可以睡到自然醒,一边都能睡到中午。就像任贤齐的歌里唱得那样:“每一天,我都睡到十二点”。现在基本没有自然醒的机会了。难得有一次,也基本上到早上7点多就醒了。想起了那首歌词:“我要去桂林,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不能睡觉的时候会疲倦,觉得如果可以休息,一定要暴睡一顿。等真的可以睡了,又睡不着了。这好像不止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很多同事朋友都说有这个状况。
好了,我得赶紧睡一会儿了。一会儿起来就得赶往耶鲁大学,采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