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辉煌60年北京公园(中山公园)
 (2010-01-25 11:18:06)
	
			
					(2010-01-25 11:18:06)		| 标签: 皇城根五爷城市印象摄影原创北京公园旅游 | 分类: 社会人文 | 
摄影:皇城根五爷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它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中山公园现占地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开始募集捐款,准备将其辟为公园。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称中央公园,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公园开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
  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他建筑,社稷坛的戟门也被改为殿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的拜殿。
  1928年由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
等爱国人士把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中,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
  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改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沿用至今。
  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坐落在市中心著名的皇家古典园林--中山公园内,东眺天安门,西邻中南海,南望天安门广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人文环境赋予这座音乐殿堂无穷的魅力。
  音乐堂始建于1942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
.1万平方米,是一座融中外不同建筑风格和当代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化水准的剧场。
  音乐堂设计新颖,装饰豪华,从舞台灯光到音响效果,均达到一流水平。大堂占地600平方米,屋顶和地面呈平面扇形状,墙面、柱子、地面均由金花米黄、银线米黄等高级石材铺装而成,墙面在顶部艺术造型光带及水晶吊灯、壁灯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迎面回马廊下2.5米高、25米长的巨型汉白玉浮雕展现了《自然·旋律·生命》的主题。浮雕采用现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中西音乐艺术贯穿始终。
  演奏大厅可容纳1400人,全部由乳白色大理石镶嵌装修而成,墙面为高级木装饰套拼金花米黄大理石,局部镶嵌汉白玉浮雕,座椅为硬木质靠背,上嵌红色软包织物,整体感觉气派非凡。演奏大厅内还设有5个欧式贵宾风格包厢。演奏大厅舞台宽23米,深14米,台口有两根
1.9米粗、13米高的金黄色的通天圆柱,气势宏伟。舞台顶部悬挂有15块有机玻璃反声板,具有良好的反射声和扩散声效果。此外,音乐堂内设有星级标准的贵宾室和可容纳250人的会议室,以及电影厅和音乐韵味十足的咖啡厅。
  音乐堂历史悠久,设施优良,是展示与欣赏经典音乐艺术最理想的天地。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天安门西侧,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