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禅
(2010-09-25 11:16:46)
标签:
六祖马祖宋体意识流平常心杂谈 |
分类: 哲学·论文 |
自然禅(一)
自然禅,首先就要能够确分何谓自然,何谓人为,并随顺自然,限制人为。但这并不是要把二者分开来对待,而是让二者并存于一体,重叠在一起,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发生作用。这就是:一方面,任凭意识流的涌出,不去人为填堵也不可能填堵,但并不随其流转泛滥,念念之间不相对待,不相连续,也即头脑中随时都保留着源源不断又互不相干的新生杂念的纷乱萦绕,这是自然方面;另一方面,禁止任何人为地、主动地有意识地思索,一经形成,立即制止它,离开它,以这种方式经常保持一念不生,这是人为方面。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六祖所谓的不定不乱,庄子称为撄宁。
那些现代称为意识流的杂念正是从藏识而来,从本我而来,从主人公而来,故此无明即是佛性,烦恼就是菩提,障碍就是方便,束缚就是解脱。藏识之根,催促着意识流生生不息,形成我们的思想运行不止,藏识之下,便是我们所要修证的寂灭之海,如如不动的如来藏。
马祖的看牛禅也是这个道理:放任牛儿吃草,一旦侵犯他人稼穑,揪住鼻孔把它拽回来。吃草这里指落入杂念,犯人稼穑指主动的有意识的思想。
《圆觉经》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浑浑噩噩的混沌。不起妄念指的是人为控制方面,妄心不熄指的是自然方面。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不求真、不断妄。
藏识所深掩的就是我们的自性,那将是一种纯粹自我的独特体验,非一切言语文字所能描拟。马祖说,凭着这种无修无证不可求无门可入的“修行”,一念返源,即得实相。这是因为,自性一旦呈现于意识,就像火药遇到火,立即呈现为一种激发、爆炸状态,然后便进入清净寂灭不动的如来藏。这与弗洛伊德谈话疗法的实践中,病人被唤醒的一瞬间的情况相类似。——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之所在。
正如马祖所说,这种禅从来不假修持,不求开悟,所有修行、求证正好与所求实相境界背道而驰,不管是打坐、念经还是持戒。当然并不是完全反对修行,佛说的修行之法大方向上都不是错的,只是不要刻意而为之,更不要过分。打坐的方法,最早是观想(观空入定),后来是置心一处,再后又加上念佛、参话头,以致推广到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之中,也成为一种禅,而且成为当代主要的禅法,这种禅违反人生理和思维的自然,人为用功太显著,大谬!念经也并无不可,但应如六祖所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基本持戒是必须的,但在戒律之细枝末节处过多纠缠,反而深陷葛藤就无益了。
马祖说不假修持,但莫污染,这里的不污染并非绝对的清净,那是果位的状况,而是应该象莲花那样处污泥而不染。有些人清修,选择远离人寰之处,终日不惹是非,养闲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间,那是假的清净。真的清净根本无须逃避污染,因为自性本来就清净,是外物污染不了的。并且从大乘的道理讲,外界污染的越厉害,内心所保持的清净程度也就越高,没有污染,也就没有清净,经云不垢不净。这也是修行不在世间不出世间,大隐于市,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道理。
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直心,深心,平常心。直心,毫无造作或伪饰,如果已经习惯了语言的虚伪,无谓的谎话顺口流淌,那就不要再花心思去较真,这时谎言才是出自直心。深心,藏识,往往掩藏在烦恼、愚妄中,贪嗔痴中,畏忧死中,我人众生寿者相中,须深入人生、世间和社会才可得。平常心即道,平常心是神奇,一切天花乱坠的神奇如果不能回到平常心,都不过是虚幻和迷信,一切真正的神奇伟力,都只能来自自然。
为此,我们必须接受被动的身事,以承当真正的自主性。限制人为,便是回归自然。自然不在外面,不在别处,恰在我们自身。祖师禅直指人心,指的是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世界,这便是自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