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胡献雅霁蓝釉描金竹雀图印盒

标签:
国画大师胡献雅霁蓝印盒收藏 |
分类: 集雅轩 |


胡献雅这只霁蓝釉描金竹雀图印盒,绘三杆修竹,一只吟春的麻雀。因其釉色翠蓝,金彩描绘,图文并茂,显得富贵华丽。疏密有致,气韵生动,从清雅潇洒中化出了巧捷灵秀。题款:“癸亥冬,献雅画。”印:胡。底款:陶瓷学院。
作者巧妙将国画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瓷与国画相得益彰,竹雀图寥寥数笔,生机盎然,意虚而神旺,一点一画旨在心意,重神韵,不苟合取容,不从俗。印盒借圆形的弧度,竹叶随风势飘起,茎与叶横斜交错,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不稳定斜三角形空白。用笔自然流畅而奔放,这些都助长了竹叶与麻雀在风中飞动之感。特别是画中的麻雀嘴巴张开,似在吟唱,更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其警觉的眼神,随时准备起飞的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霁蓝釉描金印泥盒釉面均匀,不流不裂,缓缓流动着蓝亮的荧光,色调深沉,颜色极为滋润,若湖水的眼眸。扁扁的式样,为上下子母口相合,打开印盒,可见胎体洁白,坚致细腻,有晶莹质感,抚之若玉。以钴料着色,烧制时钴料极不稳定,需要熟练掌握窑温的变化,能烧出如此滋润,均匀的釉色,极其不易,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
“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将印盒轻轻放于案几之上,盛放印泥,安心、放心,保湿效果极好。也可观赏,把玩,成为文房佳器,赠与志趣相合的朋友更是友情的见证。此印盒,胎体厚重,直径13厘米有余,拿在手中有压手之感。与重器大件相比,实属小器物。然而正是这些小器之大作,又是内涵丰富的知识载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霁蓝釉是古代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印泥盒“魁首”首推瓷质器,而霁蓝釉亦是色釉中的上品,两者极为默契地强强联合,成就霁蓝釉印泥盒高贵典雅的气质和得天独厚美丽。
胡献雅,生于1902年,卒于1996年,字正民,江西南昌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专攻花鸟,是我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潘天寿的得意门生。1943年曾在江西泰和县创办“立风艺术专科学校”,任校长、教授。1958年主持创办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授。擅长国画,被国内外誉为“当代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