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庭渔樵耕读四方温酒器赏析

标签:
浅绛彩瓷程玉庭温酒器收藏 |
分类: 集雅轩 |
这只辛巳年的四方温酒器,高8.5厘米,边长7.3厘米。酒底和盖上绘有四幅画面:渔、樵、耕、读。款识: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俺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程玉庭书。时在辛巳年(1881年,光绪7年。)夏月书于昌浦。早期浅绛无俗品,温酒器物虽小但厚重古朴,味道醇美,耐得把玩。
渔樵耕读是传统题材。渔是东汉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樵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酷爱读书。妻子不堪其穷而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熟读《春秋》、《楚辞》,后由同乡推荐,当了汉武帝的中大夫、文学侍臣。耕所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民众耕种的场景。读则是讲述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古代人之所以喜欢渔樵耕读,与其说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入朝为官,得到统治者赏识的一种心理寄托或向往。
温酒底画了两个头戴斗笠的樵子。穿着蓝衫,身背一担木柴的樵夫;身穿绿衫,拄扙前行的的农夫。一蓝一绿,似是文人。文人喜欢隐入山林,亲手种田打柴,将世俗的农事弄成雅事。温酒盖画了两位童子,或在垂钓,或在专心攻读。在主体图案之外,再辅以嶙峋的山石、苍翠的松柏、青青的草地,共同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此温酒器的画意所传达的正是一种文气,幽人山客,林泉高致,不论是真隐假隐,好山好水总是可以洗涤心灵的,惹得那些堕落在红尘中的同道们大呼羡慕,以为那是一种林下之风,清洁的高贵,至文至雅,是天下文人的精神归处。我们看到的也就不是农家乐,而是几位出尘避世的高人,躬耕心田的逸士,以及他们悠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