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柳青
柳柳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01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光绪浅绛彩瓷名家徐善琴赏菊图帽桶欣赏

(2018-04-13 09:19:06)
标签:

浅绛彩瓷

渊明爱菊

徐善琴

帽桶

收藏

分类: 集雅轩
清光绪浅绛彩瓷名家徐善琴赏菊图帽桶欣赏

清光绪浅绛彩瓷名家徐善琴赏菊图帽桶欣赏

清光绪浅绛彩瓷名家徐善琴赏菊图帽桶欣赏

清光绪浅绛彩瓷名家徐善琴赏菊图帽桶欣赏

“秋菊同心赏,明人紫气高。节仿新罗山人笔意,善琴作。”这诗,应是渊明爱菊的写照。

这幅画中山野崖畔,峭壁上古藤、菊花丛生,古藤迎风揺逸,红叶点点,一派秋高气爽,金风飒飒的景象。作者通过穿插、疏密、深浅、色彩差异,突出了秋风萧瑟的观感。整个画面匀称对应,浓烈而不闹,清逸而不枯

徐善琴擅用艳丽、重彩来创作作品。他那令人惊叹的写实功底、气韵生动的线条、和谐优美的设色、清雅大气的书法,以及他的作品整体表现出来的那种优雅、超逸的气度,让人叹为观止两位高士面对山地上朵朵红黄粉紫的菊花,一幅爱菊赏菊的陶醉之情。两位高士的开脸轮廓和眼神勾画极具功力老者目朗神清,满庭红光,平和自得陶然惬意!人物宽袍大袖,更显端庄持重。徐善琴这幅画多用蓝料彩,峭壁古滕,人物衣衫、发咎均用蓝料彩,在画面起提醒的作用,产生对比,使画面富于变化。线描技法抑扬顿挫,松灵活脱。衣纹的布局大疏大密,人物动态上,扶栏赏菊,一幅安详陶醉神情突出了高士的爱菊之乐。

徐善琴的世界就是生机昂然、蓬勃华滋的盛夏。在徐善琴的笔下,没有寒意,没有苍凉,一派亲切祥和,明丽灿烂,葱茏朴茂,朝气勃勃,其乐融融。徐善琴不避俗而达高雅之境界,在不经意中跨越了俗和雅的门槛,在不要自我中找到了自我,这在浅绛画师中恐怕是最典型的一个。
  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秋菊同心赏,明人紫气高。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也花中的隐士,周墩颐在《爱莲说》中写到:“菊,花之隐逸者也”,想那时,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娇艳名贵的花也不会在那生生长,只有菊花与他为伴。正因为这些,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也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惬意。

  徐善琴,字长庚,号韵仙,活跃于癸未(1883)光绪9年至戊申(1908)光绪34年间,擅画人物及花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