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识:(1)冕虽暂脱冠实加尊。露轩仁兄大人清玩,壬辰(1892年,光绪17年)春月,子善作;(2)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春景,画船来去碧波中。采唐人;(3)金文不辨。
印章:印
尺寸:27.6厘米
点读:这只六方帽筒三面绘画,三面题款。山水图中,远山近坡,杂树斑斓,碧波荡舟,茅亭高士,满是水乡韵味;花鸟图绘一树桂花,红花绿叶,相映成趣,花间正中一枝白头翁栖于其上,神情何等悠闲;博古面花瓶中插一松、一梅,下有书箱、灵芝等,色彩淡雅,甚是文气。题书行、隶、金三者结合,墨色醇穆,颇具书卷气。
周子善,晚清御窑画师,主要活跃于1878年(光绪四年)至1895年(光绪21年)人物、山水、花鸟皆精,山水作品简洁空灵,笔墨颇有宋元一路,有款“子善周鼎作”。
此帽筒是周子善赠送给露轩的。经查证,露轩是光绪年间曾任厦防同知秋嘉禾的号,是秋瑾的祖父。秋瑾出生于云霄,至其父辈,秋家已有四代为官。其父秋寿南(1850—1901),清朝官吏。字益山,号星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在福建、湖南等地为官,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秋瑾(1875年至1907年),字璇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1907年初,接办绍兴大通学堂,赴浙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准备浙皖两地同时起义。7月13日,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内为清军所捕。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嘉禾(1831~1894年),字露轩,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以第124名在杭州秋闱中举,补行咸丰辛酉正科并壬戊恩科举人,为补用同知。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入福建厦门需次,八月至光绪七年八月任福建云霄抚民厅同知。光绪七年九月秋嘉禾调离他任(一说赴台);光绪十二年,起任福建南平知县;光绪十五年五月至次年八月,再度署理云霄厅同知。秋嘉禾两度任职云霄先后共达4年又3月,是他宦闽、宦台任职时间最长的地点。
秋嘉禾初来云霄任职,当他了解到这里的风俗民情后,履行了一方百姓父母官的职责,在强化整顿吏治、淳化民风、稳定社会事务中颇有建树,特别是整治太平军兵灾后社会乱象,改变邑人好勇斗狠陋习,树立忠君爱国风尚,卓越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任内廉明勤政、省讼简政、严防差役勒索,倡修云霄城隍庙、顶关帝庙,以亲政爱民、治绩卓越而为民众所乐见,其平易近人的亲民风范深得民拥。秋嘉禾长于书法,在云霄首次任职期间曾留下不少诗文墨迹和联匾。
光绪五年(1879年),秋嘉禾为云霄莆美乡张循范《长发陷云纪略》作序,落款“光绪五年权云霄同知篆山阴秋嘉禾书”;同年十二月,他又应阳霞方氏二房六派光绪举人、翰林方炎所请,为方氏支祠咸正堂题写楹联曰:“咸思辛苦开基堂构继承北梓南桥宏氏族;正看子孙济美浚先辉映秋频春藻荐馨香。”秋嘉禾的书法曾存世于云霄的主要有3件,都是第二次在云霄厅任职时所书写。内容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句子,表达他豁达胸襟和开明意识;也有他与文坛知己别后重聚的感叹诗作。这是他书赠并与当地文人张心田、“云一兄”等人常有诗书画交流,并结下浓厚的情谊的史证。
这位惠政卓著的地方亲民廉吏,被云霄民众亲切地尊称为“秋老大”。他第一次任满,全城各家门口悬挂“官清民乐”的纸灯笼,沿途爆竹欢送;民众为秋嘉禾立“云霄分府露轩秋大老爷功德碑”于云陵渡头村、火田东车村西五里亭山墙西南侧,此亭因称报恩亭。第二次离任时,民众又在后埔村东十里亭,为其立碑“厅宪秋公去思处”,以志甘棠遗爱。
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1890年12月6日)秋嘉禾从漳州云霄厅调任厦防同知,至光绪十七年三月初二日(1891年4月10日)卸任,成为他官宦生涯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厦防厅主要管理厦门的贸易、税收、台运、地方诉讼等事务。旧厦门以街道狭窄、污秽脏乱著称。秋嘉禾上任后,发布通告,谕令沿街商户每日负责打扫自家店面门前街道,如有堆积垃圾污秽,则追究查办。当时的厦门港码头设施落后,大船只能停泊在深海,旅客和货物必须通过双桨小船转运上岸,往来客商经常受到船户的勒索欺诈。秋嘉禾颁布法令,对双桨小船接运商船的秩序加以整顿。
秋嘉禾最孚民望的是处理诉讼。清道光版《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载道:“胥役欺瞒官长,凌轹良善,积弊已久。”秋嘉禾应该是深知其中弊端的,因此到任以后,政简刑宽,对署中胥役所报案件均严加审核,不随意签票传提。即便发出传票传提诉讼各方,也标明差费,不许加收。
秋嘉禾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官场堪称凤毛麟角。因此,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家报纸《申报》,多次在该报有关厦门的报道中对秋嘉禾大加褒奖。
奇怪的是,秋嘉禾任厦防同知四个月刚过,正当好评如潮的时候,突然于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1891年3月30日)宣布“因病请假”,并于三月初二正式离任。离任前夕,以陈姓、王姓二姓士绅为首的市民制作了“官清民安”牌匾和“视民如子”的万民伞,送到厦防厅衙署,“以表去思”。时年秋瑾16岁,秋嘉禾带着家人从福建告老还乡。
在以食利为主要目的的晚清官场,像秋嘉禾这样的官员,被当做异类,成为攻击对象是毫不奇怪的。原先被称为“因病请假”、“调省”、“奉檄履新”的秋嘉禾实际上被解职。“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秋嘉禾终于无法厕身于晚清官场,在绍兴南门塔山西南麓典赁明大学士朱赓旧居“和畅堂”及百亩良田颐养天年,直至光绪二十一年在和畅堂去世,葬于绍兴平水桑园里,享年63岁。
民国版《厦门市志》稿收录了秋嘉禾的传记:“光绪间任厦防同知,颇多惠政。听讼廉明,防差役勒索,每出票必批明差费若干,不许加收。勘地验尸,不费民一文。惜不久去任,民皆思之。”
值得一提的是,秋嘉禾作历任邑宰中一位出色的封建官吏,他遗惠给云霄人民的除了良好的从政经历,还将其孙女秋瑾带来云霄出生。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秋嘉禾出任云霄抚民厅同知。冬至后,其子举人秋寿南携带儿媳单氏南来谋职到达云霄,随侍于任所,就近寓居于厅属城内衙脚原来奉祀“六先生”的紫阳书院学舍。次年十月十一日,其孙女秋瑾即诞生于祠内主堂西次间。此后,秋瑾于此随学子们读书识字,接受启蒙教育,深受书院学习环境的熏陶历练,度过一段宝贵的童年时光。而秋嘉禾的书法诗文和开明意识,对其孙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是云霄闽南文化的海洋特质,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飞扬跋扈,熏陶了秋瑾与众不同的激进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抱负。后来,秋嘉禾的孙女“鉴湖女侠”秋瑾从一名封建官僚家庭的千金,成长为民主革命初期一位坚定的辛亥革命先驱、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冕虽暂脱冠实加尊”,秋嘉禾的建树,荫及家乡绍兴百姓慕仰,出于对相知或同乡的尊重和鼓励,周子善在秋嘉禾离职一年后,于1892年3月制作了这只帽筒赠予露轩。冕,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官帽虽然暂时脱了,但从圣贤之道上说,更加德隆望尊。辗转百年,这只帽筒帽筒保存至今,不但可以见证子善和露轩的友情,更为警示后人传承嘉禾为官之孝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