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友棠浅绛人物帽筒

(2014-06-19 18:12:01)
标签:

清末民初绘瓷大家

浅绛彩重要传承人

汪友棠

帽筒

分类: 集雅轩

汪友棠浅绛人物帽筒

汪友棠浅绛人物帽筒

汪友棠浅绛人物帽筒

汪友棠浅绛人物帽筒

题跋:所交天下知名士,尽读人间未见书。甲辰秋(1904年,光绪30年)汪友棠写,章,兰。

底款:友棠汪棣(篆书)。

尺寸:高28.5厘米,直径12.2厘米。

点读:清末民初时浅绛彩瓷画名家中,汪友棠的名声卓著,尤以宋人风格山水画见长,传世浅绛彩瓷作中也大多为山水画,其实汪友棠的大人物画更精彩,只是存世作品不多。汪友棠名重于光绪中后期,并影响至巨,通过这只汪友棠作于甲辰秋(1904年,光绪30年)鼎盛时期的高士图帽筒,对这位名家的画艺有了新的认识。

    帽筒款识“所交天下知名士,尽读人间未见书。”彰显出作者的人生鸿志。结识所有的知名之士,学其谋略;清代以来,宋人的诗句“愿读人间未见书”成为门楣匾额、书籍标题等多处采用的名句。那么,何谓“人间未见书”,又有谁敢自称“尽读人间未见书”呢?非但“愿读”还欲“尽读”,清代篆刻家陈链有方篆刻,印文是“愿读人间未见书”,考之所出,得见于宋代蓝奎的七绝诗《读书东岩》:“飞瀑悬帘动清响,依岩结屋称幽居。懒思身外无穷事,愿读人间未见书。”
  高雅敦儒,古之遗风尽显。雅士儒巾宽袍,敦厚仁慈,长鬓飘然,恭谦拜见鹤须童颜的高士。高士杖藜而立,精神睿智,寿者之相,有飘然若仙之感。背衬险峻的岩石,巧妙利用开窗绘出的松树,以及枫树和花草,情景交融,显得春意融融。

    全图疏密相宜,人物线条勾勒流畅自然,笔法不凡。整个画面设色淡雅,以淡红、翠绿暖色调为主,借以表现美好理想人生的主题。但同是红色的枫树、高士服饰及白里透红的脸却深浅有致、层次分明、毫不含混,真可谓“红分五色”,把水墨画应用得炉火纯青了。

    汪友棠的人物画极富个性,脸上五官虽着墨不多,看似随意点画,却出神入化地把人的眼神、情感和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除了绘画功底深厚,还需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

     汪友棠,生卒年未详,原名棣,字友棠,号柳村,安徽黟县人。书斋名有逸致室、友竹居、修竹轩、修竹草舍、斋;作品底款有大清光绪年制、官窑内造、汪友棠造、友棠、汪棣、修竹轩印、修竹山房、皖黟汪友棠制等。他与三大名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一样,都曾为御窑画师。而且他还是一位颇具学识及创造力极高的艺术全才,是浅绛陶瓷艺术的开拓者,同时又是新粉彩的奠基人。他不仅在绘画、书法上卓有成就,在陶瓷艺术上除了浅绛彩以及粉彩、金彩、墨彩、刻瓷、珊瑚红地描金等装饰旧法外,还在新彩、贴花、刷花之新法均有涉猎,且成就非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