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2017-12-13 11:21:27)
标签:

杂谈

​ 创作《老兽》这样一部影片,对导演周子阳来说,赚了,处女作就获得了如此高的行业认可。对观众来说,值了,因为多了一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反思。对市场来说也有益,多一部好的影片,就挤压了烂片的生存空间。


最近,处女作电影扎堆出现,梅峰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多个国际大奖,《七十七天》直击亿元票房大关,《暴雪将至》让段奕宏加封东京影帝。紧接着又一个“令人嫉妒的处女作”《老兽》在金马奖载誉归来,获得了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主角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三项大奖。


导演首秀频出佳作,让业内欣喜。当然,他们的成功也都非偶然,但相比《不成问题的问题》有老舍小说和范伟保底,《七十七天》有独特的题材和半个娱乐圈疯狂打call,《暴雪将至》有戏骨段奕宏加盟,《老兽》的出现显得更朴实,却又不失力道。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一个好剧本


上映之前,《老兽》就顶着金马奖的光环,但光鲜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鄂尔多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主人公老杨从乍富阶层变为破产赋闲的游民,他好赌还包养小三,因为把妻子的救命钱拿去挥霍被子女绑架,一怒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最后,老杨落了个凄惨的下场,身边只剩下瘫痪的妻子,最终他选择了和妻子安静的死去。


这看似是一个家庭闹剧,实则折射了一代乍富阶层的缩影以及现实的家庭矛盾和社会变迁所造成的人类情感关系的嬗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故事起源于导演周子阳老家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听到这个事件时,周子阳非常震惊,觉得应该拍一部电影来反思这件事。


2013年底,周子阳开始写剧本,2015年9月,第一稿完成。这段时间,周子阳主要就是架构人物、事件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因为是第一部作品,他格外重视,也给自己定了很高的要求。初稿之后,剧本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打磨期,改了16版才最终定稿,但从第1稿到第16稿,故事主体和表达方面并没有多大变化,而是对节奏和细节反复调整,让人物角色更丰满。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影片以特殊的悲剧收场,引人唏嘘。其实剧本在第15稿时还不是这个结局,开始也设计了一个“Happy Ending”,但因为觉得没有触及到内心深处,所以还在改,直到拍摄才有了安乐死的结局。这个结尾,比起父女之互相原谅更加真实,有冲击力。


电影创作没有捷径,好的电影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尤其中小成本的艺术电影,前期打磨好剧本是最节约成本的。剧本做得越扎实,实际拍摄时就越顺利。《老兽》剧本用时4年之久,而实际拍摄只用了23天。用周子阳的话说:剧本已经非常精细了,演员在剧本之外,可以发挥的地方不多,基本都按台词来,台词花了巨大的功夫修正,已经非常准确。


优秀的影片大都这样,把剧本打磨精细。因为剧本是连接影片所有工作人员的载体,导演、演员、摄影等都需要根据剧本来完成相应工作。《论导演剧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导演可能会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差的影片,但他绝不可能用一部很差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一众不熟悉的演员


金马奖颁奖现场,涂们闭目养神的一幕让他空降微博热搜第一,被称为首位“睡”出来的金马影帝。涂们的影帝来的戏剧,但实至名归。


影片原名叫《老混蛋》,后来改成了《老兽》,相比“老混蛋”的简单粗暴,老兽更有意味,因为老杨就像困兽一样苦苦挣扎,和现实对抗,却又无力对坑。


涂们传神的表演让老杨的形象生猛又鲜活,每一个眼神,都值得细细琢磨。被房地产推销员打的那一幕,他起身后,眼神凌厉,充满对现实的愤怒,接了妻子动手术的电话后,面目转而柔和,唯一的一场哭戏让他一直苦苦维护的自尊瞬间崩塌,老杨的多重面目被涂们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个人物立起来了。


影片讲的是发生在鄂尔多斯的故事,在演员选择上,周子阳坚持了两点:一是选内蒙古本地演员,二是找大众都不太熟悉的“脸”。


这种选择演员的标准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胆大冒险。但周子阳想的是:如果一个演员今天在电视里被看到,明天又在电影里被看到,这样真实感一下就削弱了,没有真实的力量。


涂们是内蒙古本地人,之前也饰演过不少角色,但观众对这张脸并不熟悉。片中其他演员大部分也都是内蒙古本地的,全片都说着一口流利的内蒙古普通话,演员无论男女,丝毫看不出化妆的痕迹,也看不出表演痕迹,他们更像身边的普通人,自然贴切。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导演以摘掉视觉效果和滤镜、不制造特殊灯光效果的拍摄手法,让全片的影像风格极其冷漠和清冽,散发着一股北方的粗犷气质,充满现实基调,增添了人物命运的悲怆之感。


其实,一部电影剧本写好了,演员选对了,也就不会差到哪去。特别是艺术电影,制作成本都会控制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即便票房远不及商业电影,创作者也不会因此蒙受太大的损失。周子阳也是如此,创作初期本就没有对回报奢望太多,一心把创作放在第一位。


不管票房如何,创作《老兽》这样一部影片,对周子阳来说,赚了,首次做导演就获得了如此高的行业认可。对观众来说,值了,因为多了一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反思。对市场来说也是有益的,多一部好的影片,就挤压了烂片的生存空间。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为艺术电影添砖加瓦


从过往的市场表现来看,艺术电影经常被视为“票房毒药”,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中艰难生存。但这一年,艺术电影频繁高调的进入观众视线。一方面,狂揽各种电影奖。除《老兽》在金马奖大放异彩外,文晏凭《嘉年华》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大世界》入围柏林电影节……


但要说艺术电影回暖,从票房角度更有说服力:《冈仁波齐》票房破亿,《二十二》票房1.7亿,《嘉年华》票房突破2000万,随着口碑发酵,排片接连上涨。相比之下,商业电影《追捕》 却表现平平。越来越多艺术片凭借深刻的故事内核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获得了行业的高度任何和观众的好口碑,成为其存在价值的有力证明。


艺术电影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受众的观影态度正走向理性,口碑引导成为趋势。《寻梦环游记》就是不错的例证,这部片子上映首周悄无声息,票房仅1亿元,第二周突然靠口碑逆袭,票房排片一路上涨。


《老兽》:嘴硬爸爸的另一种模样

此外,对艺术电影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去年10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并在一个月后公布了首批100家艺术影厅名单,保证每家影院每周10个黄金场次放映艺术电影。拿《海边的曼彻斯特》来说,影片进行新的尝试,首次试水“分线发行”,即放弃在全国商业院线中大规模上映,而只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中的190家影院进行小规模放映。这是艺术电影在国内上映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海边的曼彻斯特》上映前4天都收获了超过30%的上座率,领先同档期的大部分电影。虽然最后票房仍不尽人意,但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老兽》在上映之前,也登上由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举办的年度“艺术电影新作·秋来”影展。尽管上映两天,票房并不理想,但后期依靠口碑发酵带动观影热潮也不无可能。


无论如何,如今在艺术电影创作者前仆后继的努力中,艺术电影在电影市场中有了更加强大和活跃的力量,观众的观影氛围在逐渐养成,艺术电影的放映空间也呈扩大之势,都在为艺术电影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