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由公众号影视圈Magazine原创:circlemag
作者 | 崔阳
大家好,又到了我们的每周荐剧时间。
前些日子有一部美剧刷爆了朋友圈。
《罪夜之奔》
一部从一夜情开始的高水平美剧。通过重重疑点,揭示美国司法上的漏洞以及种族之间的各种问题。
此剧一出,立即成了神剧,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上个月,一部神似的美剧——《热点推手》上映了,然而……
知道自己看好的美剧评分这么低,老圈的心情是这样的,
哭过之后,老圈决定把这部剧说给大家听。
话说,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对好CP,他们是
▲媒体“白骨精”朱莉亚
▲律政“闷骚男”杰克
双贱合璧,加量不加价。
既然是个CP组合,他们就有自己的严格分工。
先说朱莉亚,她的技能主要是“挖”。对于她的能耐,同事的一番话算是做了高度概括。
厉害的只剩下两个字,厉害。
相比之下,杰克就显得稍逊一筹,他的主要技能是睡,啊不是,是说,说服的说。
在几分钟内说服证人作证,上电视作证。
这两个人的配合过程是这样的。
一起案件发生后,蒙受冤屈的当事人找到了杰克。杰克给他推荐了一个伸冤的途径。然后带着他的当事人找到朱莉亚。
朱莉亚只做一件事——曝光求关注。
举个例子,
一天,朱莉亚的节目上报道了一个大学橄榄球运动员莫尔不幸遇害的消息。
正当观众们都在翘首企盼,准备看案件进展的时候,一则手机信息却打破了所有沉寂。
作为莫尔的好朋友,当事人达克斯慌了,
他的姐姐决定去找杰克。而且很快,她就道出难言之隐,
达克斯是一个有前科的人。舆论压力加上达克斯与莫尔认识已久,警方怀疑他也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莫尔的球队教练抢先出来发声,并直言达克斯一定是杀人凶手。
在和达克斯本人沟通之后,杰克准备让朱莉亚帮帮她。
让她和教练来一场电视辩论。
美国人就好这一口儿,不是么?
然而就在直播之中,一则电话录音的到来打破了所有的平静。录音中,达克斯和莫尔似乎正在争吵,这也为怀疑达克斯是凶手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动机。
众口铄金。这样的一次直播无疑让整个舆论开始一边倒的认为达克斯就是凶手。
这里还要说一下美国的司法制度。
与大陆法系不同,英美法系有一个特殊的定罪机制——陪审团制。
简单的说,一个人是否有罪并不是由法官判定,而是由12名普通民众组成的陪审团投票决定。
既然是普通民众就不可能不受舆论影响。虽然大家在投票前会被隔离,这些人却不可能不受之前听到的报道的影响。况且,达克斯的情况非常容易让所有人确信,他就是凶手。
而且当我们走进一个庭审的现实中,就会发现其实除了冰冷证据,许多事情都会影响案件审理的进程。人心难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宣判。
比如,片中提到的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OJ辛普森案。
本来辛普森杀妻铁证如山,可就因为执法警察的一个疏忽被逮到了把柄,辩方抓住机会。
最终结果,辛普森无罪开释。案件结束后几年,辛普森自己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假如我就是凶手》,书中话里话外承认自己就是凶手。
舆论绑架司法,这样的事在美国不新鲜。
但杰克和朱莉亚并没有放弃,调查之下,他们发现另有真相。
然而,直播都播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于是,两个人准备绕开这个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没错,就是在直播现场戳他轮胎。
虽然最终凶手另有其人,但不得不承认,这场直播对扭转整个案件功不可没。
舆论媒体与司法。这两件事的关系自诞生起就非常微妙。中国古代也有“曾子杀人”这样的故事。
只要制造足够的舆论,公众就会减少对事情真相的关心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剧的设定非常巧妙。一个懂传播,一个懂司法,两人的组成的简直就是一条予取予夺的生死链条!
建构好一个设定,从一件小事入手,揭示全盘运转和社会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热点推手》和《罪夜之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圈有话说
好故事怎么讲?这件事难又不难。
老圈只说了两点,“想象力 细节刻画”。
好的想象力可以让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既合理又十分刻意的场景里。观众看过后在认可故事合理性同时,还制造出好的戏剧冲突。
细节刻画能力则会让整个作品更堪回味。
最后,卫星后台回复关键字“热点推手”即可上车哦~
卫星ID:circlemag
或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
邂逅更多圈内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