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美国烂番茄10%的新鲜度,44%的好评率。《九条命》在美国交出的答卷并不令人满意。但事实上,评分越差,票房越高的现象屡屡存在。中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以及目前国内的宣发攻势,这些因素是否能促成《九条命》在国内扳回一城?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影片的人设:
宠物店老板为了帮助一个工作狂大富豪回归家庭,把他变成了女儿的一只猫。这就是电影《九条命》的开端。这样出其不意的情节以及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的加盟让《九条命》被寄予厚望。
在烂番茄的评分状态目前如下:
10%的新鲜度,44%的好评率。影评人不买单的普遍原因源于以下几点:
这样的史派西分分钟惊掉你的眼球
一些专业影评人对凯文史派西的演技并不感冒。
这也不难理解,凯文史派西在《七宗罪》、《美国丽人》以及《纸牌屋》中的表演都能算得上是经典当中的经典。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也会让大家对他参演一部搞笑喜剧片产生质疑。当你想起“政客安德伍德”,再看看这位“变成猫的土大款”,违和感瞬间爆棚也应该算是正常反应。
作为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双料最佳男主角,凯文史派西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但正是由于寄予厚望,所以许多专业影评人对他更为苛刻。
比如英国《每日电讯》记者罗比·科林就对史派西的演技进行了炮轰,“感觉剧中的人物之间是没有呼应的。他恐怕是第一个在一部喜剧片中笑的这么僵硬的人,他的笑就像是没有人在和他搭戏一样。”
但另一方面,也许多人在为史派西鸣不平,认为这样的表演可能并不是他一个人所造成。
剧本也是影评人攻击的重点之一:
《天空电影》影评人安娜·维尔泽克就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本才是罪魁祸首,“这个剧本简直浪费了奥斯卡影帝的表演。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加菲猫》的现代版。”
对此《Variety》影评人欧文·葛莱伯曼更加直言不讳。他指出,“史派西有着非常强的即兴表演能力”,甚至能“在睡梦中构思出更有意思的对白”。
脑洞大的人设竟然还怪导演
《The Wrap》记者怀特把这个责任归到了导演巴里·索南费尔德的头上,“在他的指导下,整部影片充斥着粗枝大叶的剧情,显得非常不连贯。”英国《独立报》影评人麦克纳布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真想不到巴里会导这样的电影,这些情节都太小儿科了。”
当然做出这样的一部影片,编剧也“功不可没”。如果说导演是炒出一桌大菜的厨师,那么编剧就是“食材”的准备者,原料不足,大厨也只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景。
没有好故事的电影就像折翼的天使、断线的风筝、没有薄脆的煎饼果子以及没有于谦的郭德纲。
但是,影评人的观点真的可以决定市场吗?
在中国的局,《九条命》该如何布?
然而,影评人毕竟代表的是专业人士的看法,纵观历史,很多业内不被看好的影片也同样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票房。况且,源于文化的差异,美国人的欣赏点和中国人本就大相径庭。所以,《九条命》在中国打翻身仗也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决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因素,除了本身质量以外,宣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就宣发而言,又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就是对于电影的定位。知己才能知彼,电影也是一种商品,只有明白自己商品的类型才能为其量身定做出合适的营销模式。
《九条命》是一部宠物电影。大部分宠物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动物拟人化的方式来表现的,而电影《九条命》则回归到宠物本身,将宠物与人之间的陪伴,相互之间的情感,以及宠物对于个人,对于家庭的意义通通表现了出来,这是本片最大的不同点。
有了对电影的清晰认识,受众人群也就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了。
不难发现,《九条命》这部电影的定位人群是“泛宠物类人群”,也就是养宠物或者对宠物感兴趣的人。外围受众是“家庭观影人群”,总裁变猫是这个电影最突出的喜剧元素,但回归到电影本身它又是通过猫来讲述一个关于家庭,关于陪伴的暖心故事。
这种题材的设定以及影片内核会使受众易产生共鸣。虽然电影主演是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但也绝不能只依赖于明星效应,更多是从电影本体去考虑,并挖掘更贴近它的人群画像。
在对观众画像之后,利用一些能够打到观众G点的精准宣传,准确定位到目标受众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比如在一些宠物平台投放了《九条命》真实采访猫奴的短视频,将电影中宠物与人之间的陪伴关系,通过视频的方式,在合适的渠道发酵,激发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样的营销,很多中国观众都将这部电影当做了一部家庭题材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一开始不懂得经营家庭、嚣张跋扈,到最后蜕变成为‘新好男人’。从主人公变成猫开始,就笑料不断,但在笑料背后又透露出人生的意义和亲情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都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景象。很多在北美市场表现不佳的电影,在中国市场斩获了大量的票房。虽然这其中包含着中国观众欣赏角度不成熟,国内电影水平不足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准确的营销定位,颇有执行了的营销手段都是这些电影能够在国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老圈有话说:
“中国市场不成熟,钱都被美国人赚走了”
这种论调老圈从来不喜欢。作为一部引进片,中国公司也将参与《九条命》的票房分帐,应该说,在引进好莱坞影片的过程中,中国影视行业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这样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电影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还体现在中国电影业在营销等后期工作上的不断提高。营销,才是决定一部还不差的影片命运的最终手段。
此文为看点(影视圈杂志)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 版权说明 ]
本文由《影视圈》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卫星ID:circlemag
卫星搜索关注:影视圈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