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访谈——程珊:高职业素养树口碑

标签:
程珊娱乐 |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
文/李丽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101340517.jpg
程珊小档案
浙江影视集团
程珊工作室制片人
先后从事过浙江杭州电视台电视剧购片、发行、制片等多项工作,现已设立程珊制片人工作室,以制片人、制作人、策划人身份拍摄了《古今大战秦俑情》、《延安爱情》等屡创收视佳绩的电视剧作品
政策调控,成就北上
影视圈:港台影视力量北上发展已成趋势,请您谈谈这一趋势是何时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程珊:十年前,我还在从事电视剧的购片工作,从那时起,港台的影视力量较之之前的微量逐渐发展成集结团队北上,进军内地并形成趋势。而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大因素导致的。第一则来自政策层面,那时港台的电视剧作为引进剧,广电总局下文规定其退出内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由此,港台剧抢占内地播出收视的风头逐年下降,而录用港台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的政策又相对放宽。于是港台本地制作影视剧的力量受到了向外求生的吸引,导致制作团队、人才的转入内地到大陆来。
第二是市场的原因,港台剧不再占据黄金时段以后,对他们而言市场是很大的委缩,毕竟失掉我们这边的主市场支持,他们自身区域的消化就显得困难了。
第三是随着港台本地市场的萎缩,专业人才缺失。尤其是近十年,中生代与新生代断层,这个断层很明显。比如我们在制片时,想找一些市场认知度高,符合潮流,与时俱进的港台演员特别是香港演员就很难找,相比过往少了很多,大部分还都是老面孔。而纠其原因,港台的电视剧的类型化比较明显,这可能也是导致人才缺失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台湾近年来更趋从于偶像剧的创作,所以也是以偶像类型的演员居多。而香港以往善长于拍摄警匪、黑帮或者武侠古装剧,但近年作品不断减产。因此无论是港台的影视人才与作品都在有不同程度的委缩。而内地影视业这十年来又蓬勃繁盛,所以他们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影视圈:港台演艺大军北上发展,从广电总局的政策层面来看有哪些辅助因素吗?
程珊:十五年以前,港台导演与演员只能在政策指定的范围内录用,因为数量的控制使一些投资方不敢或不能多用港台导演、编剧等一些制作主创人员,有的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保证演员的属名,好在幕后主创们投身北上的经济目标明确,所以倒不是特别在乎署名与否,只要有合理的收益就即可。不仅如此,以针对港台剧集的审批,来内地拍摄的条框也是很多的,需要上报广电总局的流程、要求,人员使用等方面的条文也比较繁琐,合拍也是如此,这些都制约了两地的合作。但随之政策的变动,虽然播出平台收紧了,但制作平台放松了。两地电视人也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随着拍摄制作政策的逐步宽松,他们也开始放心属名权,一部剧中境外主创的名额可以控制在5位以内,原来没有这么大的量。所以也正是这些利好因素,带动了他们北上发展。
影视圈: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您感觉他们与内地演员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程珊:作为资方,制片方,我与一些港台创作班底有所接触,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比较守规则,非常职业化,法制观念强。在还没有完成签约时,谈判会进行得比较激烈,他们是对于任何细节都不会放过的。但只要合约敲定,他们就会严格地执行。这可能与他们多年的职业素养有关,契约性很强,要求的也非常细致,契约之外的敬业度也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但凡答应了的事情,会商业性地去配合,不太会产生节外生枝的事情。
“港台团队的敬业精神普遍是非常强的,从演员到工作人员都比较任劳任怨,即使承担了分外的工作也极少抱怨,而且工作上的配合度也相当高。当然,内地的许多演员也同样非常敬业,但港台班底的这种职业素质是比较普遍,有口皆碑的。”
敬业价优,成就口碑
影视圈:您认为港台艺人具有的哪些素质是值得内地演员学习的?
程珊:港台团队的敬业精神普遍是非常强的,从演员到工作人员都比较任劳任怨,即使承担了分外的工作也极少抱怨,而且工作上的配合度也相当高。当然,内地的许多演员也同样非常敬业,但港台班底的这种职业素质是比较普遍,有口皆碑的。他们带来的这些正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同组的其他人。
像拍摄《秦俑》时,安以轩就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无论上工还是下工,都会主动与场工等工作人员礼貌打招呼,帮助剧组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像罗嘉良,他的为人非常谦恭,即使没有他的戏,他也会在一旁默默等待。不时还会与演员搭戏。演员有情绪时他也会给予安慰,特别具有大哥的气场。他们良好的素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业内建立了很好的口碑,这也是港台艺人比较受制片方欢迎的原因之一。
影视圈:选择港台班底加盟电视剧的制作对于提升收视是否有帮助?
程珊:从某些方面讲,港台班底确实有些自身的优势。从导演的角度看,青年的导演在拍摄手法和调教演员的方式上,以及对制作的要求上更加潮流,更青春一些,充满活力,与年轻人的喜好也更接近。而老一辈的港台导演的强项是动作戏,无论是动作的编排,还是拍摄的手法都更为专业。
如果仅从收视的角度来谈,港台艺人的加盟对于收视率并无特别明显的提升。仅仅是某些新生代的偶像级演员相对会比较受欢迎一些。如果是非偶像演员,港台演员近十年来在内地并不占优势。
实际上我们对于港台演员的选择并不是出于提高收视的考虑,而是看整个项目,根据需要和市场来确定。港台演员与内地演员相比并无特殊优势,平分秋色。但如果是知名度、号召力等各方面相近的同类型演员比较,我们更愿意选择港台演员,因为他们更具性价比。我们有时私下开玩笑也在讲,特别怕内地演员的这种涨价风气传染给他们。如果他们不肆意提高身价,仍然保持这种“高性价比”的特质,他们会更有市场。
影视圈:其实某些港台演员的知名度也相当高,甚至是曾经的“一哥”、“一姐”,但为什么他们的身价反而能趋于合理呢?
程珊:我认为港台演员的身价适当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港台挣钱的机会大大缩减,需要到内地来捞金,至使演员在心态上相对平和。另外,他们还有自身的局限性,像军旅题材、像东北等某些有明显地域色彩的题材他们都无法参与。毕竟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能够参与的剧集类型有限。相对于内地演员,他们能选择的机会要少,所以这也是薪金稍低的原因。导演也是如此,与内地导演相比,港台导演的酬金少则只有内地导演的三分之一,多则才一半。其实只要题材对路,选择港台导演和演员加盟是非常合适的。
影视圈:那么选择他们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是否有帮助呢?
程珊:他们对于拓展海外市场是有帮助的。我们通过发行渠道获得了一些信息的反馈,的确港台演员在海外的影响力相对更大,尤其像港台、东南亚地区等。所以当遇上了适合海外发行的电视剧题材时,我们都会寻求港台演员的加盟。当时《秦俑》在选角的过程中也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最终女一号与男二号的人选确定为港台演员,这部戏在台湾收视较好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影视圈:合作过程中,您认为港台人员是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呢?
程珊:相处之后,会感觉港台的工作人员更商业一些,在优秀的职业素养背后仿佛是缺少了一点点所谓的人情,当然我相信这也许与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关,也许是某种认识、文化上、社会背景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