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视圈Magazine
影视圈Magazine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91
  • 关注人气:4,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拍谁的电影?

(2011-09-20 13:46:50)
标签:

娱乐

电影

《白鹿原》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文/主笔  林晶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91687589.jpg

 

《肩上蝶》因为导演张之亮的120分钟版本和片方的90分钟版本之争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假装情侣》因导演与出品方在创作中产生分歧,导演刘奋斗竟成了影片“前期导演”;王全安曾因不满“制片中心制”欲退出《白鹿原》,所幸之后《白鹿原》版权回归西影,恢复“导演中心制”,王全安才重新接手……

业内人士陈励志曾发布微博说:在电影这个行当里,最大的潜规则是让步。为别的影片让步,为渠道让步,为投资方让步,为发行方让步,为导演让步,为牛逼演员让步,为牛逼媒体让步,为牛逼背景让步……在任何一次多方角力中,总是最有话语权而不是正确的那个主导一切。

这种让步立刻得到了导演张杨的响应:让步到最后,还是我们最初想拍的那个电影吗?而导演何平则提倡向北野武学习:自己做电视栏目,用做节目的钱拍自己的电影,用做节目的号召力去影响发行人和观众。

这场原本是“家务事”的纷争迅速升级为导演与制片人的话语权争斗,一部电影到底该听谁的?谁才有最终剪辑权?导演与制片人该怎样分工?该怎样规避类似纠纷?出了问题怎么办?

随着中国电影向产业化目标迈进,越来越多的专业化资本掌握着话语权,也许可以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模式中找到一些出路。

好莱坞电影工业高度发达,“制片人中心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展起来。他们一般都是业界的名制片人雇佣电影全套班子,比如《变形金刚》的核心人物就是斯皮尔伯格,在这种大制片人制度下,制片人对项目绝对负责,包括选角。如今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等人都兼做制片,为的就是有更多话语权。

第二种则是独立制片界的制片模式,一个制片人和一个导演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詹姆斯·沙姆斯和李安、哈维·韦恩斯坦和斯蒂芬·戴德利等。这种模式下,制片人和导演是好朋友,即便影片之后被纳入大制片厂体制,制片人也会保护导演不受欺负。

那么,这些方式是否也适合正在全速又多重发展的中国电影工业呢?我们试在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