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灵魂

标签:
张译雪花那个飘娱乐 |
分类: 《星库》每期精选文章 |
文/李雪
张译非常有趣,若让他回忆儿时的事儿,他会讲两三岁时自己好似置身于南天门的树堡,透过那个观察孔去看周围的一切,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而后,经过三十年人生的打磨,似乎他越来越清晰一点,幼时想法虽虚幻,但一个人能够正确看清自己,是有多重要:“做演员,在刚入学学习这个门类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课程,叫“观察生活练习”,从那个时候养成一个习惯,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和人,分析出结果,用到自己的这个表演中。但是那个时候经常忽略一点,就是观察自己。”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7136880.jpg
十年风雪今朝晴
从1997年到2006年,张译于军区战友话剧团经历了十年的兵团生活。问他,这期间是怎样一个状态,他一语带过:和普通人当兵并无太多不同。然而,凡是轻描淡写的岁月,更加令人好奇曾承受的坎坷和挫败。是什么令他在如今谈笑风生?今日的潇洒又源自何种生活的顿悟?
在这漫长的十年中,表演是他始终不能放弃妥协的东西。他热爱、敬仰,试图倾尽全部为之疯狂。张译演过双簧、相声,当过场记、编剧,但始终没有在舞台上担纲重要的位置。曾因为一个角色苦等六年,却始终未能如愿。如果说人生的绽放只需一刹那,那么在我们看来,张译的爆发等了太久、来的太缓。他坦言,提干后自己仍旧只能饰演一些边边角角的龙套角色,也做过冷板凳,甚至急得长出白头发。在当时,命运没有格外垂青他,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下,更接受过深深的打击。
“曾经有领导找我谈过话,原话是:‘你演戏就是个死’。对于一个年轻学成,但表演没有太多实践的年轻人,确实是个打击。”太多的人奉劝张译别再做这行,说他不会演戏,应当另择他路。
直到遇到康洪雷,张译的好运气开始了。
在这一年,他已经打算转行去写剧本。曾创作出一部十八集的详细剧本,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却在关键时刻被告之遗憾弃用。生活给予的窘境令张译困苦不堪,身上的钱几乎没了,马上就面临连饭都吃不起的问题。正在这时,康洪雷的邀约到来了,希望张译能够出演《民工》这部作品。“康洪雷导演,谁不知道啊,那简直太高兴了。”刚放下电话答应明天去的张译,又临时接到单位电话,让他回去演一个电视剧的一个男三号。此前,由顾晶导演的作品《给点阳光就灿烂》中,张译曾客串过一个角色,给顾晶留有深刻的印象。此次,顾晶的新作钦点张译出演男三号。欣喜的张译刚刚推掉了康洪雷导演的邀请,却再次遭到打击:“我去顾晶导演那报了个到,同时团长叫我去开会,他希望我继续担任电视剧场记的工作。”本是双喜临门,最后竟然全部落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张译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好在,康洪雷导演方面原本给张译预留的角色依旧空缺,他还是赶上了这趟幸运的“末班车”。
回首往昔,常常有人感叹岁月的不公、命运的多舛,却殊不知未经时光的冲刷,任再完美也始终缺少一份坚韧。张译懂得这个道理,也没有抱怨有多少人不可原谅。“我想如果是一个人一帆风顺,这辈子风调雨顺,他可能也不会太去注重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判断。毕竟一个是我当过兵,另外一个是我也亲身经历了生死诀别、坎坷困苦,就是我作为一个演员的幸运。”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7134158.jpg
角色百变
自我不变
对于张译的认识,大多观众是从《士兵突击》中的“史今”开始的。善良、博大胸怀、一诺千金至今给太多人留下印象,在形容这个角色时,张译这样说:“史今是个真爷们。他用一种柔软的方式传递了最巨大的力量。很多人都说生活中没有史今那样的人。我不同意。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浓缩。他的优点和缺点就是许多人的集成。”
这之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孟烦了”一角也由张译出演。他说接这个角色之初,自己啃剧情大纲着实费劲,而直到最后一页,前面的种种疑惑都一扫而清,接近凌晨五点,早已被角色感动得泣不成声。“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灵魂,但很多人在有生之年是找不到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刹那肉体灰飞烟灭了。剧中炮灰团基本是死光光的,惟一留下的就是孟烦了一个人,活到80多岁,这个人身上背负着所有人的包袱,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事情。”
如果说《士兵突击》、《军刀》、《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一直贯穿着张译诠释军人形象的线索,那么从《钢铁年代》开始,张译开始转变身份,走起文艺路线。“具体的改变是,人物的身份从军人到知识分子到学生,知青。相比如此多身份,我更喜欢后面这些,在我看来,也许部队演的太多,容易发生重复。而后面几类,种类更多、更新鲜、人物内心更丰富,可能有更多可以发挥的东西。”
作为职业,演员往往用心感受当下,方寸之间找到演绎角色的冲动和方式;而作为回馈,表演也能够教会演员很多。对于张译来说,表演能带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即是客观地观察自己、审视自己。“这一点十分重要,好比不经意做了一件事情后,得到了一个结果,然后会马上停下来,回顾前一刻心理过程是如何演绎的,这里会掺杂周边或者自身的压力,但同时也能发现很多真性情的东西。”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7101331.jpg
不可复制的青春往事
作为《北风那个吹》的姊妹篇作品,《雪花那个飘》还未面世之时,即发出不小的动静。看客在从网上扒剧透的同时,也意外发现,较之前者,后者演员阵容集体大换血。没有了夏雨、闫妮一线演员挑大梁,取而代之的是张译、刘威葳等几名实力演员,这在一定意义上极大地燃起大众的兴趣:姊妹篇,何为姊妹,谁姊谁妹?
面对观众若有似无的比较,张译显得十分轻松。事实上,他称自己是标准的“北风迷”,集集不落,格外喜欢。在拍《三七撞上二十一》的那段日子,他几乎天天都要缠着闫妮给他讲拍《北风》的经历。他迷恋那个年代,也感谢岁月为人们珍藏的旧时情怀。
此次《雪花那个飘》除去演员更换之外,主创皆为《北风》的原班人马,依旧由高满堂执笔,安健导演。主要讲述77届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到他们1982年毕业为止。张译说,得到这个机会也是意料之外的。此前高满堂联系他,表示欣赏他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钢铁年代》中的表现,希望来年开春把档期留出来合作一场知青的作品。
于是合作便这样开始。整部剧集尽管年代跨度不大,看似简单的背后却蕴藏着更艰难的问题:怎样把握住那个年代的气息,原汁原味将“老77界”还原给观众。为此张译也做了不少功课。这其中,和导演、群众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期间,我经常会给满堂老师打电话。很多地方不明白,会找他请教。他会把当时年代的记忆,知青时代的故事给我讲。同时还有很多老知青,他们的很多故事会留有当年的印记,这让我受益匪浅,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具体、详实的认识。”并且,张译还补充,自己生在那个年代的尾巴,儿时对于家乡东北的模糊记忆里,环境和戏中环境相似,演员是要掏出自己有的东西,展现给观众,生活的累积是重要一课,将记忆统统开启,演员要有这个能力。
纵观影视行业的发展,知青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从早期的《孽债》到现在《北风》、《雪花》,观众关注的程度越发提高,作品角度的新颖、事件的真实度也循着良性的轨迹发展。有消息表示,高满堂欲打造“知青三部曲”,将那段岁月逐一放大,来祭奠人们不可复制的青春往事。
“目前电视剧的收视群体大多是50、60、70岁左右的中老观众。他们经历了那些年代,也许在他们身边就曾经有过像‘赵长天’这样的人。”张译形容起自己饰演的这个角色。他讲,这是一个鲜活具有特点的角色。在“赵长天”身上有着那个年代最质朴的情怀。“首先,他是一个重责任的人。这点表现在他对‘刘翠翠’的责任。其次,他能主事。在知青点里、在班级里他充当一个幕后主事者。最后他也幽默。戏里‘赵长天’有一些小喜剧的成分,这种幽默的体现对于剧情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上“老77届”给予了《雪花那个飘》满满的赞誉,尤其“赵长天”的角色,被称为有智慧、有担当的完美体现。张译直言,这两年在作品中逐步挑梁出演男一号,“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表演”,直到《雪花那个飘》,他才逐渐领悟到了自由表演的真谛,“可以在角色涵盖的范围内自由发挥,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而且要和编剧、导演不断沟通,令人物生命更加鲜活。所以拍到后面的时候我越来越兴奋,也越来越自由,这种愉悦的心情无与伦比。”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戏如人生,逐渐找到自己。
他说真正开始观察自己这件事,领悟得比较晚,但庆幸开始做了。所以我们何不将这看作是新的开端。每一段历程都有起始和终点,每一次重新认识自己便当作一次新生,一份岁月给予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