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感动生命》谁是最有FELL医生?

标签:
王志文感动生命娱乐 |
分类: 《星库》每期娱乐策略解析 |
文/李乔
探班时,《感动生命》开机已二十多天。剧组驻地在燕郊“燕达国际健康城”,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医疗基地,为剧组提供着一流的拍摄环境和医用设施。
剧组作风严谨,当天戏份在住院楼十五层拍摄,因现场收音需要,寂然无声。演员们有的在默戏,有的在调整情绪,导演陈燕民坐在监视器前神情严肃。在一遍遍喊卡的过程中,足见其对创作的严谨程度。
陈燕民:
体验生活是很快乐的事
《感动生命》讲的是以司马博铭(王志文饰)为首的一群心胸外科医生,如何在一例例棘手的心脏病手术中,战胜自己,战胜病魔,感动生命的故事。陈燕民说,“‘感动’这个词是从医生的职业特点来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跟心灵有关。我希望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情动人,用医生的内心活动与观众建立情感链接。”
与常规医疗题材剧不同的是,《感动生命》并未把戏剧冲突点设置在医患矛盾上。陈燕民认为,如果从揭露黑暗的角度切入医疗领域,起点太低。人们之所以需要医生,是因为他们能挽救生命,病人也不是为了找茬儿才去医院。把这个行业做好,是每个人心里的共同愿望。
“我为什么不把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很多人也说要制造纠结、制造矛盾,这都是受家庭戏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这样,谁家会天天鸡飞狗跳火上房啊?生活中不是没有阴暗面,但我们的镜头选择对准哪里,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价值观是一致的,但现在的价值观与美德渐渐背离了,也产生了无数对立的价值观,我希望这部剧可以起一个正面的导向。”
巧合的是,陈燕民正着手改编《感动生命》剧本时,三十几年没去过医院的他,下颌部位长了一个瘤子。朋友让他赶紧去医院,并写了条子介绍相熟的医生。医生看后让他立即住院,开刀手术。他当时还想等拍完戏再做手术,后一转念,干脆做吧,正好了解一下医院是怎么回事。“真是赶巧了,什么送红包啊,排长队啊,我等于全体验了。”
给大夫送红包的故事,他后来用到了剧本里。
当时,他的主治医生是德国回来的一个博士,陈燕民在手术前为医生准备了一点小礼物,有四箱饮料,还有他的作品光碟,并在光碟里夹了红包。大夫起先以为只是饮料和光碟,就收下说,你们太客气了,心意领了,以后别这样了。但离开两个小时后,医生发现红包又返回来,说,陈先生你这样不对,你这是不信任我们,说话间有点要急的意思。陈燕民解释说,我听说有这么个规矩,你们就收了吧,这样我心里也踏实一点。医生说,您这还是对我们不信任。您放心,不必这样。
把这段故事放到剧本后,陈燕民做了一些改动。他在司马博铭(王志文饰)的办公室里了一个透明的红包箱,谁送来的红包就放在里面,走的时候再拿走。他说,“这个做法,是希望让患者心里更踏实。其实这事儿是真实存在的,是我在广安门中医院学来的,他们就是这样来处理红包的。”
为了让剧情更贴合实际,陈燕民还看了众多医学著作,从《黄帝内经》到国外的心脏疾病医疗专著,并总结成更适合演员口头表达的说辞。“可能是我这人比较麻烦吧,在你必须要接触一个陌生领域时,你能怎么办?就得去学。我曾拍过一个反映现代航空的戏,机场航空管制员一天四班倒,我跟着他们上两个班,上了半年时间,我可以把全国各机场的空运图默画出来。我喜欢这样做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办法虽然土点,但事半功倍,而且体验本身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王志文:
四次短信接演司马博铭
《感动生命》中司马博铭一角,原定黄志忠饰演。但签合同之前,他的经纪人希望搭一个女演员进组,陈燕民还为此加写了一个角色。但对方要求演女一号,若不能答应此条件将不能合作。当时陈燕民想,咱们改变不了别人,那只有改变自己。
2008年,王志文曾主演陈燕民执导的《宽恕》,良好的合作让他们约定每两年合作一部戏。主创开会后,陈燕民给王志文发了一条短信:我有一急事,希望你能帮一个忙,从*号——*号,你能否给我这段时间演部戏?王志文回:那是一个什么角色?陈燕民用手机写了1400字关于司马博铭的人物小传后,王志文又回:女主角谁演?
前前后后,王志文总共回了十几个字的短信就接下这部戏。
进组之后,王志文连夜看了导演阐述,第二天试妆时,他对陈燕民说,任务太重了,我看你的导演阐述里提到五个情,我就来俩儿行吗?陈燕民问,哪两个?王志问答,就情怀和情趣吧。现场一阵大笑。
其实,探班当天,并没有王志文老师的戏份。但是,他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都有他的传说。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被他的职业精神所打动,也向记者展示了另一面的王志文。
陈燕民说,圈里很多人说志文不好合作,别人只要跟我一说,我就觉得那肯定是别人不对,不是他的问题。他在做戏的时候,会让你无可挑剔。而且他现在脾气好多了,他以前还会跟我说这事让我不痛快之类的,但现在他会觉得,不是对方让他不痛快,而是他自己让自己不痛快。这几年他打高尔夫,越来越绅士,心胸也越来越开阔,到了另一种境界。我们一起合作非常流畅、愉快,特别舒服。
跟司马博铭(王志文饰)有大量对手戏的韩子航(霍建华饰)说,王志文老师教我很多东西,甚至不厌其烦的对戏。“我通常会提前到他房间里去,一对就是五六遍,他不嫌麻烦的,也会从与我对词的过程找感觉,会跟我分享。最重要的是,他让我看到一个演员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多高。他尊重剧本,追求字里行间每个细节的心理表现,这都对我十分珍贵,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除王志文外,这部戏还有众多戏骨加盟,包括李成儒、张铁林、颜丙燕、王斑等。陈燕民说,自己虽不是名气很大的导演,但很多人都是他发个短信就叫过来的。这是因为过去的合作建立在给对方制造快乐的基础上,是多年时间积累走到这一步的。
霍建华:
医生要给人安全感
《感动生命》的戏剧冲突集中表现为医生们战胜自我的过程,这在韩子航身上反映得尤为激烈。有个单元讲的是韩子航要救的人,是曾经杀害母亲的凶手,这让他一度纠结,在个人情感和职业德道之间有过摇摆,但他最后还是战胜自己,走上手术台,把人救活。
霍建华现代戏演了很多,在他所饰演的角色里,似乎特别强调人物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听起来,会觉得这不过是他对角色的理解而己,但扎进片场,才感觉到原来“责任感”三个字,是他性格的一部分。
聊到接拍这部戏的初衷,他说,是想要回归生活化的表演,尽量朴实一点。也因与王志文老师承担几乎同样场次的戏份,对手戏很多,压力颇大,几乎每次进场前都有点战战競競,但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导演的创作理念,剧本所传达的真善美和正面价值观,也让他欣赏。“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是时候给观众一些纯真的东西。”
问霍建华对医生职业的认知,他说,“医生最重要是给病人安全感,医生的每一句话,要带给病人希望和幸福力。在面对病人时,他要表现出自信心和专业度。”
霍建华下午的戏份颇多,记者看了三场戏,韩子航医生的人物呈现足够自信洒脱,且时尚洋派,他对角色海归身份的设定把握还是不错的。有一场戏,导演喊“卡”,说他动作没到位,他急忙说抱歉,麻烦重来一次。
这处细节,既是导演的严格,也是演员的谦逊认真。因为在记者看来,并未觉动作不合规范,而导演却希望他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导演是演员的一面镜子,好演员也应尊重拍摄环境和导演的创作。
霍建华说这部戏拍了二十多天,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回归生活化的表演,如何能朴实一点。最难忘的是有那么多好老师,可以让他学到表演经验。特别是王志文,开拍第一天,没有霍建华的戏份,他特意去现场看。而王志文对表演细节的追求,个人职业道德的展现,对表演艺术的执着,都让他觉得特别了不起。
刘思言:
军营丽人化身白衣天使
《感动生命》中女一号关珊(刘思言饰),韩子航女友,也是心胸外科医生。
刘思言在中戏毕业后考取了空政文工团,目前是现役军人,与阎妮、殷桃是战友,拍过多部军旅戏,角色形象大多比较正。刚毕业就拍了康洪雷的《民工》,之后参演了尚敬的多部情景喜剧,在其中有不俗表现。去年她在收视热门剧《第五空间》中的梅教官一角,给观众留下英姿飒爽、大气明丽的印象。
刘思言说她才进组一个多星期,因为之前的女主角换掉,她是替补,是在进组头一天晚上接到的通知,来之前甚至没看过剧本,更没想到会与如此众多的戏骨和优秀演员搭戏。这让她从内心十分重视,生怕自己出一点差池。虽之前拍过《卫生队的故事》,对医生职业并不陌生,但当真正的医生还是第一次,而且是戏份最重的女一号,她觉得一定要好好珍惜。
午餐时间,刘思言独自打饭,坐在一边静静的吃。下午在片场,记者也发现她不带助理,独来独往,沉默少语。拍完她的戏份,就一个人坐在一边捧着剧本默戏,特别用功。问她为什么只一个人,不带助理?她说,这个剧组环境很好,也很舒服,不用来回跑动,也不需要频繁补妆什么的,不是特别需要助理。而且宿舍就在旁边,吃饭在楼下,非常方便。她的戏份也比较重,更不能随便出去。
说到与其他演员的配合,刘思言坦言磨合的很好,目前对手戏最多的是建华哥。她饰演的关珊与韩子航是一对情侣,一见钟情,个性大气知性,内心宽容,虽然是富家女,但骨子里很有个性,最主要是她有医者仁心。
刘思言说,演员最大的快乐就是扮演不同职业、不同时期的人,去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她不希望自己被定性,也希望把自己交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