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访谈——朱质冰:制片人一定不能把自己当商人

标签:
制片人朱质冰娱乐 |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
文/李丽
朱质冰小档案
国内著名金牌制片人,1997开始从事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他以制作拍摄婚姻情感剧而见长,其拍摄的《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新结婚时代》、《家常菜》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均获得良好的口碑与收视率。
拿不到好剧本,
是因为用心不够
影视圈:作为金牌制片人,您如何看待当下的剧本荒?您选择剧本有什么标准吗?
朱质冰:在我看来好剧本并不少,如果你拿不到好剧本,是因为你用心不够,某些制作人自己缺少创意、缺失情怀,总拿剧本不好充当借口,这是推卸责任的说法。天上就是掉馅饼也不会掉剧本,即使掉剧本也砸不到你。如果你认为手中的剧本不好,那完全可以自己创作,像当初我们公司的几部戏《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都是我们预先想好的题材,请作者王海鸽来写的。好的剧本绝对需要潜心创作与认真打磨。
作为有良知的出品人,我希望通过自己拍摄的作品能够传达给观众感悟与感动,唤醒人性中最良善的东西。我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家认可,投入与专注的态度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并不高产。刚刚播出的电视剧《家常菜》,光剧本就历时了三年,是我们与作者王力扶一边讨论一边调整完成的。导演安建从他手头的七八个本子中挑选了这个戏来拍,也是因为剧本吸引了他。
我再举个例子,公司即将要拍摄的一部戏《远征、远征》,是记述当年远征军那段非常辉煌历史的戏。我们把那段历史进行了客观的重新解读。这个剧本邀请了当年《历史的天空》的作者,南京军区的蒋晓勤少将来操刀。为了更好地把握剧本,我与作者在滇西、缅甸等地走了40多天,看了约一汽车的资料,历时四年才完成。剧本的创作过程中,编剧一集就要写一两个月时间,那写出来绝对是不一样啊,那些一两天一集的剧本比得了吗?
这部戏还没开拍,我已经为它瘦了24斤,每天在家调整剧本,构思每个场景,设想音乐如何编配,看相关题材的经典作品等。我想说的是若想出来一部好戏,那是需要极大付出与努力的。如果磨了三四年的东西还得不到观众认可,那就可以离开这个行业了。好的电视剧是童叟无欺的。电视台、舆论的反响是不会欺骗人的。
影视圈:既然您认为不缺好剧本,那为什么当下翻拍剧、跟风剧依然那么多?
朱质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急功近利,这不是影视一个行业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心态。无论翻拍戏还是跟风都是一种讨巧的方式。翻拍名著,翻拍前作,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累积的人气,容易引起广泛关注度。即使是拍出来被大家骂,但是它被关注的目的达到了。
欧洲人做LV、做爱玛仕,上百年来越做越好。但中国人喜欢批量生产。跟风剧就是如此,一个好戏出来,大家觉得赚钱,若干个跟风就来了。影视剧其实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太需要大胆创新了。但我们有些出品人在策划项目时,不是力求创新,一味地求稳,跟风即是一种求稳的方式,所以观众看到大量这样的戏。
和朋友聊天时我经常说,美国为什么强大,他不但输出各种尖端技术,他还输出文化,输出的是价值观,是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侵略。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甚至是一个民族。中国有那么多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我们有太多可以拍成影视的素材,应该把这些最优秀的精髓传播出去,这需要业内人士静下心来去寻找。
“虽然目前的影视业看似很繁盛,但是能够令人振奋、感动,感觉到希望的作品太少了。制作水准更是无法与欧美匹敌。因此是一种虚假繁荣。娱乐圈不能只靠八封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多做一些引人深思,引起反响的戏才是正道。”
制片人不应该是商人
影视圈:当下的影视圈过于商业化,不少制片人都成了商人,您如何看待这些现状?
朱质冰:的确,当下影视圈中所有的现象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急功近利的结果。现在还出现了一些电视台定制剧,这完全是为了商业需要而做,并不是为文化繁荣创作的,我不太认同这样的创作方式。影视作品又不是家具,怎么可能有“样儿”呢。制片人一定不能把自己当作商人,不要给自己的作品进行某种定位,拍摄时首要想的一定要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看,戏做好了,最终它的商业价值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的钱才能挣得非常踏实。
此外,这个行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恐怕也是大家急于“向钱看”的根源。有些极个别的演员不知廉耻漫天要价,估计不久的将来,马上就要出现50万、80万每集的演员了。你不用腕,电视台不干,而且后面趋之若骛还有人用他,体现出这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正义感,所以才助长一些个别演员的肆意涨价。我们公司一直不太用大明星,合作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演员。我不是一个喜欢随波逐流的人,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时也不得不做一些妥协与迎合,这也是比较痛苦的。
虽然目前的影视业看似很繁盛,但是能够令人振奋、感动,感觉到希望的作品太少了。制作水准更是无法与欧美匹敌。因此是一种虚假繁荣。娱乐圈不能只靠八卦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多做一些引人深思,引起反响的戏才是正道。很欣慰我的大部分戏都能引起话题,但一部戏不能承载太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体从业者的努力。
影视圈:如何改善影视圈的当下现状,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朱质冰:这个行业存在的弊端是由于从业者水平的良莠不齐以及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导致的,随着产业的发展,阵痛会减轻,但同样需要从业者意识的觉醒和提升。
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不会再为温饱而奔波了,所以该是为国家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的时候了。更多的影视人应该创作一些有大爱、大情怀,激励人心的作品。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忧患意识加强了,国家意识才能进步。
其实这个行业中不乏特别好的艺术家和创作人员,他们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个行业,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对我而言,只能先从自己做起,秉承一直以来的低调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的风格。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影响更多的人。让影视业真正的繁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