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戏明星娱乐 |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
文/李乔 摄影/刘旭伟
郝戎小档案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表演系系主任。
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成员、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艺术表演,需要天赋
影视圈:2011年中戏表演系预招多少学生?
郝:今年我们有四个班,其中话剧影视表演班招25人,音乐剧班招20人,今年还新开了一个戏曲表演班招15人,还有西部援教项目,定向从新疆招一个班,完成学业后回新疆就业。
影视圈:文化课对表演科目重要吗?中戏对文化课的要求标准是什么?
郝:艺考的程序三月份专业考试,学生在拿到专业课通知单后,到户口所在地参加文化课高考,过了中戏分数线,才算通过。其实也是艺术教育遗憾的一部分,很多好苗子过不了这关,但这也没法改变。像范冰冰,她当年考中戏专业课过了,但没有通过文化课的分数线。艺术教育希望有一天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影视圈:从目前的招生现象看,今年的生源状况能感觉如何?
郝:我感觉生源一般。现在有个数据,全国设有戏剧专业的表演类院校初统计有600多所,而且每个省都有艺术门类的考试,这无形当中,就会有一些艺术尖子,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他被省里录取,就没有资格来报考中戏,尖子走不出来,无形当中有些生源就流失掉了。还有一个现状是,很多从小学习表演,像章子怡,她是从舞院附中出来后来考了中戏。但也有很多舞蹈或者声乐类的很好的苗子,他们也许会选择在本专业读完大学,这也是让我们遗憾的地方。
影视圈:您认为学生具有怎样的素质,更容易跨入这道门槛?
郝:从事艺术表演,需要极高的天赋,天赋要占到70%,后天培养和个人努力占到30%。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天赋,再有经验的老师也不能把你培养出来。
拿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来比,陆毅他是典型的小生,姜文你可以把他当成花脸,比如严顺开、李保田老师,可以归到丑行。从事表演艺术,他要有非常典型的特征,我们所要求的外形,并不是只要一个漂亮的模子。还有一个就是嗓音,也是中戏的硬性杠杆。
影视圈:整个艺考过程会有多少老师参与?如何做到公正公开?
郝:参与考试的老师由表演系十名正高职称的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最终的三试评定,要由十个人的招生委员会集体决定。
考试过程大家可能比较好奇和神秘。从前几年开始,教育部推出了一个“阳光工程”,中戏响应号召,每年招生都有很多细则,比如十准十不准之类的。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也有严格的过关和录取标准,各方面都比较细化的。此外,对每个考生我们都有一套详尽的动态资料,有他比赛的全程录像做为依据。中戏纪律检察委员会的两位同志,也会全程监督,可以说我们的录取是公正、透明的。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培训班,价格不菲,我希望家长不要上当受骗在这上面大额投资。如果确实有这样的需要,也可以到中戏的考前培训班来。当然,能进入培训班的,我们也是要筛选的。
拿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来比,陆毅他是典型的小生,姜文你可以把他当成花脸,比如严顺开、李保田老师,可以归到丑行。从事表演艺术,他要有非常典型的特征,我们所要求的外形,并不是只要一个漂亮的模子。还有一个就是嗓音,也是中戏的硬性杠杆。
“从事艺术表演,需要极高的天赋,天赋要占到70%,后天培养和个人努力占到30%。所以说,如果你没有天赋,再有经验的老师也不能把你培养出来。”
一张白纸最好画图
影视圈:您如何看待演员价值和明星价值?
郝:我一向很反感“中戏是明星摇篮”这个说法,让人以为睡到这个“摇篮”里就保险了。这是不对的,表演一定要通过扎实的奋斗和辛勤的钻研,中戏希望培养学者型演员而不是明星。这样的演员,会把表演作为很严谨的学问来做;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中戏出来的演员里,李保田老师的雕刻非常棒。姜文的绘画、泥塑功力特别好。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思想深处要有一套哲学体系和文艺观,要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作为创作指导和思想源泉。
好演员不应该是枚棋子,导演摆在哪儿就在哪儿,他要能够根据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表面看起来,这样的演员不好驾驭,但我认为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创作也要摆在明面上讨论,谁对就听谁的。
影视圈:中戏表演系的教育特点是什么?着重从哪些方面培养表演人才?
郝:有媒体问我为什么这几年中戏的人才出得少了?这也跟社会大环境有关,这几年来考表演系的,可能看到的诱惑比内心的热爱更多,不客气点讲,报考目的不纯。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热衷度极高,这样下去,就像股市一样,越炒得高,越有泡沫的成分在里边。
我上学那会拍戏还有体验体验生活的要求,现在是只要谈拢了钱,直接进组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很多明星是靠炒作催生出来的。但五年后你再看,这些明星还在吗?
我不客气的说,现在很多演员,似乎不受专业训练都可以完成创作,因为有导演可以用镜头和技术辅助演员完成创作。但是,一个好演员必须要演舞台剧,他可以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两个小时的舞台表演,全靠演员自己完成,这是必须的!没有任何人和技术可以帮得了他,现在有多少演员可以经受这个标准的考验?在中戏的课程设置里,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必须经过三台戏的硬指标才能毕业。我们还有一个硬性要求是,学生在三年级以前绝对不允许出去拍戏,这是中戏一直坚持的。
所以说,中戏培养的是能在这个职业上做得更久的人才。也许现在他不出名,但他演到四十岁,演到六十岁还一样能演,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只要有,早晚都会出名。
影视圈:您觉得作为一个好演员,名校标签重要吗?
郝:没那么重要。名校的优势在于它的教学体系比较完善,在业内的关注度较高,导演们选角,会比较多的关注中戏的学生。在资源享用上,中戏的学生的确比别的同学在受关注度和机会上有一些优势。但并不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就都是好演员。但这个行业,的确有很多演员,比如刘晓庆、葛优、周迅……他们没有学过系统专业的表演,但他们却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影视圈:请您对即将参加艺考的考生提一些建议吧。
郝:每年有媒体采访我时,我都呼吁家长要冷静,要客观分析一下孩子的艺术条件究竟怎样,不要一门心思奔这条路。而且有些没有录取的学生行为会比较偏激,以为自己是被什么门子挤掉了。其实,艺术门类的招生很多都是看你做演员的素质,形象只是一个基本面。所以有的人说,我这么漂亮不录用,那个长得丑的反而进二试了,肯定有黑幕。其实不然,各行各业都有衡量的标准。中戏招生,既有感性层面,更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你比如说身高,女生165厘米符合条件,标准不够我们不予录取。再比如做小品,谁灵谁呆一演就看出来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招生的老师跟古玩鉴赏家有类似,要靠眼力看出一个人内在的艺术素质。对于中戏来说,我们不能仅凭感性认知,而是要把它作为严谨的一门学科,从招生到艺术创作都是有严格的规律可循的。
还要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合从事这个职业的欢迎来报考。职业的选择非常严肃,直接决定你后半生的成功指数和幸福指数,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还有一点是,考生不要觉得艺考有多难,而去找专业的老师来辅导。我还是强调演员是一个靠高天分完成的职业,并不是说你通过专业老师辅导你的天分就会提高,没辅导天分就会埋没。
中戏招生最本质的是,不看考生在考场上有多深的表演造诣,只是看你作为演员的潜质。我们做的是选拔苗子的过程,不是考验演员的过程。对考生的挖掘和塑造,是入校以后的事,一张白纸最好画图。
名校的优势在于它的教学体系比较完善,在业内的关注度较高,导演们选角,会比较多的关注中戏的学生。在资源享用上,中戏的学生的确比别的同学在受关注度和机会上有一些优势。但并不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就都是好演员。但这个行业,的确有很多演员,比如刘晓庆、葛优、周迅……他们没有学过系统专业的表演,但他们却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中戏培养的是能在这个职业上做得更久的人才。也许现在他不出名,但他演到四十岁,演到六十岁还一样能演,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只要有,早晚都会出名。”
记者手记:
是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去中戏采访,没有爬墙虎缠绕的小白楼立在冷冬的南锣鼓巷里气质静定。表演系主任郝戎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二楼会议室。他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把中戏对艺术的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对考生的建议一一谈到,并耐心解答了在艺考过程中考生及家长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