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骁周冬雨:山楂树改变我们的一生

(2010-11-08 08:54:20)
标签:

娱乐

分类: 《星库》每期精选文章

文/林晶 摄影/韩硕 剧照/新画面

如果没有《山楂树之恋》,男主演窦骁也许会凭另一部作品面对媒体,因为他学的就是表演。但周冬雨不同,如果没有这部电影,她现在也许正穿着军装参加某所大学的开学军训。人生某一次机遇的改变,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窦骁周冬雨:山楂树改变我们的一生

外界第一次看到周冬雨和窦骁的样子,是通过“狗仔”在片场偷拍的照片。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这对“静秋”和“老三”,连原著作者艾米都认为张艺谋挑错了人。不过随着电影的公映,这样的声音也渐渐消失。虽然周冬雨不像书中形容的静秋那样丰满,窦骁的老三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想象,但他们所呈现出的关于那个年代的纯真,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说实话,将“老三”和“静秋”请到我们的镜头前有些不容易。张伟平是个很懂得很讲究策略的人,对于多年来,新画面首度签下的这两位“新人”,张伟平保护有加。“先看嫁妆再看新娘”,为了给媒体和大众制造足够的神秘感,直到《山楂树之恋》的首映式现场,张伟平才安排窦骁、周冬雨第一次与媒体面对面。不仅如此,对于此后的采访与宣传,严格挑选,层层把关,用心良苦的同时,也足以见识到其器重程度。
香港、釜山、夏威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位普通的学生从国内大小舞台走到了国际影展,从寂寂无名到万众瞩目,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光鲜亮丽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在新画面公司的办公室里,窦骁与周冬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与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长与成就故事。

窦骁周冬雨:山楂树改变我们的一生

从我遇见你的那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成长故事:
那一年,让一生改变
如果没有《山楂树之恋》,男主演窦骁也许会凭另一部作品面对媒体,因为他学的就是表演。但周冬雨不同,如果没有这部电影,她现在也许正穿着军装参加某所大学的开学军训。人生某一次机遇的改变,足以影响一生。
窦骁篇
张伟平说窦骁很有礼貌,这种礼貌和风度像好莱坞的大明星。
只要和窦骁打过交道的人,就会知道,张伟平夸奖背后的含义。短暂的相处时间里,我就对这位还未满22岁的大男孩,产生了亲近感。温暖的笑容、坦率的言语、真诚的注视,以及恰到好处的礼节,你会从心底里感叹,阳光与修养,其实是骨子里的。
如同他的外在一样,窦骁的成长经历也撒满了阳光。从小随父母定居加拿大,接受西方文化理念的灌输,性格外向,比较独立。但同时,他也从没有失去父母相当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母亲常跟他说,要以礼待人,以德为贵。而父亲则时常教他一些佛家或者儒家的思想理论,13岁开始就跟父亲坐禅,修身养性。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性格特征,“多多少少会,因为国外可能路边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都会打招呼,‘哎,今天天气怎么样’等一些东西。禅定确实可以让自己比较平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是必然的,不要去抵触它,反而去接纳它,把心整个放的很大,以感恩的心回馈于他人,我觉得很小的事情,会让你觉得非常不顺心,任何事情不顺心一两个小时,可能会一笑而过。”中西两种教育模式和文化的调和让窦骁呈现出很多国内同龄人没有的气质。
在加拿大的生活,窦骁尝试着各种生活的可能,努力发现自己更多的爱好与兴趣,而让他比较庆幸的是,父母总是表示支持,“我妈是从来不管我想做什么,我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她发现了,她就很大力支持我做,包括发型,包括厨师。还有运动,自己喜欢运动,跟一堆朋友在一起打冰球。在夜市里找了一份控制音效的工作,舞台、灯光等等。”甚至有时候,妈妈还会自作主张,“有一天放学,我妈就说‘给你报了一个班,直接去吧!’是空手道,我当时特别不喜欢,说不想去。但练着练着,就情不自禁的迷上了,一直到现在,我们练的是道义方面的,练之前,一定要静坐,练气。”
2007年,窦骁在加拿大中文电台举办的sunshine boy比赛中拿得冠军,这是一场类似快男的选秀活动,该选秀的才艺环节是自己确定的,窦骁表演的是从小学习的空手道。因为这场选秀活动,窦骁对表演产生了兴趣,人生从此打开了一扇门。2008年,窦骁回国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周冬雨篇
张艺谋寻找“静秋”的时候,给副导演们定出一个标准:这个女孩,不仅漂亮,一定要青涩。所谓青涩,是未经雕琢的,未经自我意识的,本能流露出来的,不演戏也要有的那种青涩感觉。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终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周冬雨,一个河北石家庄的高三学生,前往南京艺术学院报考舞蹈专业时,被副导演发现。她干净、清纯、透明的气质,让张艺谋眼前一亮。在和周冬雨的聊天和试戏过程中,张艺谋发现这位女孩虽已18岁,却像一张白纸,毫不世故。张艺谋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放开了,这就是他心目中的“静秋”。
也如“静秋”的经历一般,周冬雨的成长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爸爸的去世、母亲的改嫁……但磨难未必就是不幸,命运的偏差,回馈她的是懂事开朗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家人很疼爱我,我生活得很快乐,基本上是无忧无虑的,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我被教体操的老师挑上了,我那个时候觉得太新鲜了,就哭着闹着去,结果就那么练了三年,实在是太累了!”说完,冬雨吐吐舌头,似乎至今都心有余悸。
冬雨回忆,自己几乎很少发脾气,不开心的时候,就先自个儿琢磨和反省,不然找好朋友商量,跟妈妈倾诉一番,再大的气也就烟消云散了。长这么大,唯一只做过一件让家里人生气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临近期中考,老师布置了堆积成山的作业,实在做不完了,我一气之下,就不写了,那次没有交作业,后来被家人知道了,很生气。”这样的事情,在许多少不更事的90后身上司空见惯,但是冬雨却一直引以为戒,至今念叨起来还没憋住脸红。她说自己最紧张和重视就是亲人的感受,曾经因为练舞蹈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亲人的紧张、关切、疼爱之情,每每回想起来依然备感心酸和温暖。

相遇《山楂树之恋》:
我们都相信这样的爱情
“从我遇见你的那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这是小说《山楂树之恋》里“老三”写给“静秋”的一首诗。                                                    
现实生活中,原本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窦骁与周冬雨,因为电影《山楂树之恋》,因为“老三”与“静秋”,也有了交集。
秋虫喁喁私语,鸟音渡水而来,一片寂静中,镜头开始说话。静秋是个并不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一直很自卑。她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在这里,她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随即以强硬的姿态走进她的生活——那是1974年的春天,一个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娓娓道来、朴素平实、洗尽铅华,这是一出看不出野心,没有什么人间烟火气的电影。不同于张艺谋浓烈的、大戏剧性的电影美学,《山楂树之恋》无论是从故事上、节奏上、影像风格上都化繁为简。他果断地将一切具有张艺谋符号的东西坚决剪去,只剩下干净的想象和叙事,远山洗练如画,青春清澈见底,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价值与可能。

娓娓道来、朴素平实、洗尽铅华,这是一出看不出野心,没有什么人间烟火气的电影。他果断地将一切具有张艺谋符号的东西坚决剪去,只剩下干净的想象和叙事,远山洗练如画,青春清澈见底,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价值与可能。

记者:看《山楂树之恋》这本小说,你们有什么理解?
周冬雨:
我第一次看到小说是在电影开拍以后,因为之前张艺谋导演不让我过早看到这本书,可能他担心我在心里给自己定形。小说里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就是最后老三在病床上和静秋道别的那一幕,静秋不知道该怎么叫老三,只好不断重复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最后这几页,我每看一次就哭一次,现在那本书的最后几页都被我的眼泪弄皱了。
窦骁:第一次看小说,是在几轮试镜之后了。小说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老三对静秋的默默付出,特别是他给静秋的那封绝笔信,他说如果静秋后来幸福的话,就不要让她看见这封信;如果不幸福,就用这封信告诉静秋,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深爱过他。老三很有骑士精神,总是在静秋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记者:读完小说后,你们脑子里浮现出的男女主角形象是什么样子?
周冬雨:
静秋首先就是纯,她的脸必须要干净,我觉得自己还是蛮符合这个形象的。
窦骁:原著中描写老三的外部特征,说他笑起来的时候眼睛是眯着的,嘴巴有笑纹,让人感觉到他的笑很真诚。我当时看见这段文字,脑子里就在努力想象自己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感觉和书中描写的老三还是挺像的吧。
记者:当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去了解这段历史背景?
周冬雨:
我找了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书籍,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阅读剧本。在演之前,张艺谋导演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就像电影中静秋的弟弟敲核桃,我们现在是用专门的工具去撬开,而那时大多数家庭都是用房门的开关来挤压核桃壳的。包括在电影里我糊信封,那个动作练习了一个多月,在剧组一有空就练。有些拿不准的地方,我还打电话给妈妈和姥姥,找他们问清楚。
窦骁:我定下演老三之后,就到网络上搜集了很多关于《山楂树之恋》的相关资料。当时网友们已经把书里各个人物的特征都整理成了小集子,比如有一篇就是“老三的十大特征”,然后我再结合着原著去揣摩。导演也找了一些那个年代的纪录片给我们看,比如忠字舞什么的,还有我在电影中骑的那辆大二八型号的自行车,也是练习了很久。
记者:拍完后,你们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什么?
周冬雨:
最后一场戏,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也是最伤心的一场戏。当时窦骁已经化好了妆躺在病床上,但我当时要求在拍戏之前不要看到他,因为我想在实拍的时候给自己带来视觉冲击。所以当我跑到病房,看见躺在病床上枯瘦如柴的老三时,我完全就进入了剧情,感觉自己就是静秋,床上躺着的就是老三。当时心里完全不需要去想什么伤心的事情,眼泪顺其自然就落下来了,而且哭得好伤心。
窦骁:我和冬雨的感觉差不多,也是最后一场戏。虽然我当时只是睡在那里,镜头拍我也不多。但当我躺在那里,旁边又有好多剧中人围在病床前,我就已经感觉到了那个氛围,非常难受。
记者:听说很多戏,都是你们俩的即兴表演,比如拍照时的斗鸡眼。
窦骁:
那是有一天中午跟导演一起吃饭,导演就说《三枪》里面赵本山老师就是这么对着的,冬雨先说的,“我也会对!”
周冬雨:然后他也会对,我们俩一块对,导演说:“你俩一块对,我数一二三!”然后导演就瞬间即兴,一想把这个加在里面。   
记者:你们刚认识的时候,好奇彼此的什么?
周冬雨:
我记得我当时特别羡慕他,英语说的那么好!还问,“国外的人,牙都很白吗?”然后我还问,“国外吃的好吗?”(笑)
窦骁:有一次我正在做仰卧起坐,她正在练《天大地大》舞蹈,她就先拉筋,抻抻腿,腿直接就扒来了,我就愣了一下!(笑)太厉害了!她连热身都没热过,直接就是身体这样了。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这样一行字,很多观众迟迟不肯起身,在座位上聆听悠扬的片尾曲《山楂树》,陷入久久的沉思。

对话窦骁
记者:拍摄电影期间,有没有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时候?
窦骁:
其实拍摄油菜花地的那场戏时,由于过度紧张就觉得比较难驾驭。记得那时自己的心跳完全可以用耳朵听到,有过尴尬、窘迫,还有许许多多杂念的时候。就那天傍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33条。在剧组收工回酒店时,我的心情已经乱得如同浆糊棒子搅过,原以为导演会严厉指责,但他还说我们在进步,心里有莫大的安慰。
记者:因为是讲青春懵懂感情的电影,会有代入感么,有没有觉得自己也在谈场朦胧的恋爱?
窦骁:
我尽量去体会角色当时的心情,可能你们现在看电影时觉得“啊,心情多美好啊”,但是拍戏时,那些美好的画面和故事都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一遍一遍反复地拍摄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那是一种需要你反复认真体会的工作和创作。我个人是憧憬老三和静秋这样纯净美好的爱情的,我赞同对爱情是需要坚守和付出。
记者:你相信那样的纯美爱情吗?
窦骁:
相信!我奶奶就去看了就特别感动,我爷爷走的时候也是因为白血病,她看到我为静秋洗脚,也带给了她很多回忆吧。
对话周冬雨
记者: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爱情离你比较远?
周冬雨:
我只是觉得这个爱情故事真的很美好,因为简单、干净、纯洁,而且我觉得好像每个人都应该会对这样的一份珍贵的情感怀有向往吧?最初我对故事并没有了解,因为导演并不让我看小说和剧本,我对这个故事一无所知,我是随着这个电影的拍摄,随着导演对我们进行那个年代的灌输,才逐步对整个故事以及这份爱情有了深刻体会。
记者:每个女孩对于爱情都会有向往,你对爱情的憧憬是什么样的呢?
周冬雨:
我想每个女孩都很希望有一个像老三这样的男朋友,那么体贴、坚守、像一个骑士,我也希望自己未来的男朋友会是这样的人。
记者:没有感情经历,会难把握情感戏吗?
周冬雨:
我觉得表演最难的就是自然度,会有很多因素去阻碍你这个自然度。我相信大家都有感觉,久经沙场以后,都会觉得有一些自然度会流失掉。其实有时候,一开始镜头对着我,我总是忍不住想看镜头,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它已经转到哪儿了?你不由自主的去想。到后来,我融入情境中,就忘记了,习惯了,不爱看了。

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这样一行字,很多观众迟迟不肯起身,在座位上聆听悠扬的片尾曲《山楂树》,陷入久久的沉思。
张艺谋曾说,他拍摄《山楂树之恋》是想传递一种久违的纯真,希望这部电影能唤起一种共鸣,也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从中体会到爱的珍贵与永恒,相信真爱,并愿意为之付出与坚守。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一个回忆和憧憬的契机,让大家在奔波忙碌中暂时停下脚步,回转身去感受真善美,发现已经遗忘的简单和真诚。
戏里的故事已经结束,戏外的窦骁与周冬雨,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窦骁已经回到学校,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周冬雨也有了目标,她要努力复习,然后报考表演学校。
未来,对他们而言,只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